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怎样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
幼儿园里,一群孩子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了,孩子们一边擦着汗、一边喊着:渴死了!渴死了!纷纷跑回教室,这时孩子们的第一需要便是洗手、喝水。可是,让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是停水了打开水龙头却一滴水都没有。这引起了孩子们的焦虑和思考:水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我们浪费光了?过了好一会儿,水来了,孩子们才洗了手、喝了水。
节约教育应该是教育内容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对孩子进行节约教育时,成人往往是采取反复讲道理和提要求的方法。然而,孩子们在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时,节约教育常常是流于形式的。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较优越。帮助她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首先是要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对节约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调动起孩子们节约的内在需求。在孩子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再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才会有效。
如何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
孩子们正围着一个大鱼缸给鱼换水,有的用杯子、有的用小桶一次又一次从大鱼缸里往外舀水,已经舀出了满满两大盆水。李老师问孩子们鱼缸里舀出的水还能用么?老师这一问,孩子们积极地动起脑筋。有的说:鱼缸里舀出来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树,有的则说:可以用来冲厕所,给小动物喝,还可以洒在地上减少灰尘等。
有了节约的体验,也产生了强烈的节约意识,并不必然出现节约行为。因为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较少,出现了节约的内在需求,有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去节约,缺乏必要的节约经验、节约手段和节约方法。所以,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发出孩子们的节约需求,只是节约教育的开始。要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家长还要引导孩子们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教给他们掌握一些节约的方法和手段。如:教育孩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的产品等,帮助孩子了解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反复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有限资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偶尔成人在冲洗拖把时,水龙头开大了,孩子会提醒妈妈把水龙头开小一些,别浪费水!出门时忘记了关灯,孩子会说:爸爸还没关灯呢?这时节约就已经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了。
将孩子的节约体验、节约意识和节约经验变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孩子们的节约表现在没有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时,很容易出现反复。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上网搜索、观看录像片、给他们读一些有关缺水的新闻报导等,让孩子了解到没有水,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船就无法行驶,大地就会干裂无法种庄稼等,这样孩子们对缺水的危害认识得更全面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就会使资源枯竭,人就会丧失生存的家园。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强烈的节约愿望,达到巩固的目的,促使孩子的节约意识变为自觉的节约行为。
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是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因此,当孩子出现节约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做出肯定和鼓励,看到孩子的节约行为就要及时表扬,支持孩子的节约行为。二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节约方面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希望孩子做到,我们大人一定要做到,保证我们的行为可供孩子模仿和学习。三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前面也谈到了习惯的养成,是要经历较长的一个过程的,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很大程度在于成人的坚持和培养。
节约教育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很有必要,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重视。而对幼儿的节约教育应以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为核心策略,从创造情景入手,搭建并调动起孩子内心体验的认知平台,在幼儿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实施节约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节约习惯】相关文章:
上一篇:婴儿为什么不能看电视
下一篇:鼓励孩子自己动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