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可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成长,有些孩子甚至在各类场合都显得过于拘谨、退缩、胆小怕事。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十句话父母不能说。
1.“你还小,你不行。”在父母眼中,这是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父母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便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会被否定,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所以,父母应多鼓励孩子,比如“如果想好了,就放手去试,爸爸妈妈会看着你。”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我们没那么优秀。”谦虚是传统美德,但当孩子被表扬,父母的谦虚却会使孩子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并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所以,当孩子被赞赏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给孩子信心。此时不妨这样回答:“谢谢您对孩子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
3.“怎么这都干不了。”生活中,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应当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急躁,应耐心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此时,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也可以鼓励孩子,“你已经可以做……了,真棒!”
4.“你看看人家。”也许,父母无意间的比较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父母欣赏孩子并能适当鼓励,会使孩子更加乐观自信。相同情况下,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帮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垃圾去。”类似的话父母也许说者无心,可孩子对未来的认知并不明确,往往会放在心上并感到压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其实,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一起学习吧。”陪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6.“爸爸妈妈那么累都是为了你。”父母常会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上进,懂得感恩,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如果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从而影响其长期性格发展。此时,父母可让孩子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给爸爸倒杯水好吗?”
7.“等你成绩好了,再……”这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要求其他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其实,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成绩,你觉得呢?”
8.“你再……我就……”面对分歧,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不如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是不是这样会更好?”
9.“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过度强调名次会使孩子感到担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家长会不会不高兴?所以,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更应关注和赞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绩,夸奖孩子时,可以换个说法:“你一直在努力,我们为你骄傲。”
10.“早说过这样不行。”当孩子失败时,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更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的肯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妨说“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一定会更好。”
【10句话挫伤孩子积极性 父母不能说】相关文章:
上一篇:劳动教育对宝宝成长的好处
下一篇:别让3类坏图书摧残孩子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