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图画书这件事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理念上的争议。
比如,有的“派别”认为:不应该让阅读图画书有太多的功利性,就和孩子单纯地“在一起”最好;也有的“派别”就是专门指导父母如何用好图画书这个工具进行教育。
再比如,有人说父母必须要亲自给孩子读图画书;也有人说,那么多讲得绘声绘色的音频故事,放给孩子听不就好了?
那么,关于读图画书,孰是孰非呢?
功能性vs“在一起”
亲子阅读的教育功能不等于说教,也不应该和对图画书的欣赏,以及体验阅读带来的积极亲子感情对立起来。
很多研究都发现,积极的依恋关系是早期亲子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对图画书的欣赏,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来完成的。
欣赏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认知活动,单纯从感官上的听和看,还不能称作欣赏。想让孩子学会欣赏,需要有成人的引领。
我们不能把亲子阅读的教育功能界定在说教上,心理学研究所发现的亲子阅读对儿童的重要发展价值,是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共读——这种形式灵活的教育方式来实现的。
这些都告诉我们,利用图画书当工具来教育孩子,与“在一起”,不仅并不矛盾,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不在一起愉悦地阅读,无法实现教育;只要“在一起”,其实已经形成了某种无形的教育。
共读图画书vs听音频
孩子爱听音频故事,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
听音频故事为孩子学习语言和理解故事框架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但孩子只爱听音频故事,不爱听父母读故事,可能与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示范和引导有关。但这并不是说父母讲故事的技巧有问题。
在家庭里,亲子共读通常都是父母,主要是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着图画书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主要是看图画书中的图,而妈妈通常是把书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有的妈妈可能觉得读给孩子听是一种比较简单、刻板的方式,但是如果从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角度看,这个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读图文并茂的图书时,需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来获取并整合信息,这样他才能真正理解和读懂绘本,也才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所以,父母在亲子共读中“读文字”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亲子共读应该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亲子互动形式,夸张的声调和表演也许并不是技巧。父母给孩子读书时是投入的而不是敷衍,之后与孩子的一些分享、聊天而不是说教,也许才是更好的技巧与引导,也能向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音频、视频非常普及,但是图画书以及其他纸质书依然是儿童成长中非常必要的一种存在。尤其是图画书,可以带给孩子更多对纸和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直接体验,也能慢慢感受到文字这种载体的质感和魅力,从内心深处萌发一种与自然、文字和文化的连接感,以及对文明传承的尊重。
另一方面,从儿童学习阅读的过程看,在他们获得阅读技能的同时,阅读经验也塑造着他们的大脑,也形成着思考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Wolf)在《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到,“沉浸在数字化资源中的我们不应丧失评估、分析、权衡轻重与挖据信息背后意义的能力”。我们应当超越文本,用心思考。
我喜欢vs他不爱
父母千挑万选的图画书,孩子不屑一顾;或者是孩子超级爱的图画书,父母完全Get不到点。这对矛盾也让很多父母困惑:是他必须听我的,还是我放弃,顺着孩子?
其实,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读一本书时,应该都会对书的内容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理解。但是,除此之外,每个人又都会产生一些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正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也是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表现!说到此,这个问题已经有解了,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去调和这对矛盾,而不是做绝对化处理。
另外,至于成人觉得好的图画书,孩子不觉得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很多经典图画书的筛选标准大多来自于成人。创作出《小泥人》《落叶跳舞》《小蛇散步》等经典图画书作品的日本图画书大师伊东宽曾解释过:图画书不都是为孩子创作的,一些图画书就是给成人阅读的,但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孩子的视角挑选图画书,清楚图画书与孩子的秘密通道在哪里,才能更加了解图画书,也更加了解孩子。
买得多vs读得多
虽然有研究表明,家庭的图书拥有量是构成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要成分,但和买了多少图画书比起来,孩子真正获取到的图书量(比如是否和孩子一起读过这些图画书),与图书互动的经验多少更重要。
就像我们曾对玩具的认知有变化一样,很多父母已经知道,不在于给孩子买了多少和多贵的玩具,而是在于和孩子一起玩、怎样玩。
现在的亲子共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了大量的图画书,却没有和孩子读好。这依然不是技巧的问题,还是意识和自身对阅读态度的问题:父母自己喜欢阅读,才能真正传递给孩子读书是一件很有趣、很享受的事情这样的信息。
父母还要把握好共读的节奏,多给孩子“留白”:允许孩子对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允许孩子在图画书中得到和你完全不一样的信息和答案,也允许孩子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一些图画书……这些都是让孩子爱上阅读,以及和书进行良好互动的开端。
【亲子共读有很多争议?你是哪一派?】相关文章:
上一篇:没有原则的父母,才会总是满足孩子
下一篇: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