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有朋友问“亲子阅读能干啥?”我停顿不语,脑子里一直在复盘亲子阅读的好处。
语言表达能力。当时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这个,这应该也是女儿开始阅读以来收获最大的好处。
与她同龄的小朋友,有许多还只能表达基本的需求:“我要出去玩”、“我不要洗澡”等等。
女儿三岁两个月在困意来袭时会说:
“妈妈我犯困了,想睡觉了。”
看到漂亮的东西会说:
“哇,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太美丽了。”
听见爸爸沉睡的声音会说:
“打鼾的爸爸。”
并不是在炫耀什么,这的的确确是亲子阅读带给女儿的改变。
有的人认为,语言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并不这么觉得。
可能周围的生活,平时家庭里的对话场景确实有助于孩子语言发育,毕竟,语言环境或多或少还是有的。
但这是没有针对性的,就像在孩子的耳朵里塞了一块棉花,他听到的语言信息是模糊的。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揣测和重复,最终才能确定:
哦,原来这个东西可以用“愤怒”表达。
语言的清晰表达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一个哭泣的孩子,懂得用“难过”表达,一个生气的孩子,懂得用“愤怒”表达。
这种能通过语言“发泄”的情感表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能融入成人世界。
而这些词汇的输入,可以来自于父母平时的引导,也可以来自于书本。
据我的经验来说,书本带给孩子的词汇量会更多,对孩子的语言刺激会更大。特别是故事型绘本,简短又有故事性,里面涵盖的词句也极为丰富。
有时候我会觉得,亲子阅读就像是带着孩子去沙滩捡贝壳,一个词语代表一个贝壳,孩子将捡回来的贝壳串联起来就是一道装饰。
孩子捡的贝壳越多,手上能用来摆弄的道具也会越丰富,饰品也就更美观。
比如前面女儿说到“打鼾的爸爸”。“打鼾”这个词是在《打瞌睡的小房子》绘本中捡到的。
那张床上
有一位老奶奶
打鼾的老奶奶
在温暖的床上
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
房子每个人都在睡觉。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女儿并没有学以致用。用“打鼾”二字,已是过了两个礼拜的事了。
足以说明,词汇量进入孩子大脑后会被保存起来。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时,孩子会不自觉的调用这些词句。
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孩子有更多的词汇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多一些,并且有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不关对于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有所助益;对于孩子以后在阅读书本的时候,更好的理解文字也是有帮助的。
因为他们的大脑里已经有了,足够概念知识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妈妈开始亲子阅读,但坚持下来的不多。
公司同事S就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看不了几分钟就玩别的了。”所以她的亲子阅读积极性也被消磨殆尽。还有朋友Z说:“给孩子打造了阅读角,孩子只会翻书当玩具。”
作为一枚三岁两个月入门级陪读妈妈,我给不了太多的建议。有一点,在我看来是行之有效的:
“互动阅读法”。
对于0-3岁的孩子,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孩子书,让他在书的海洋中自由游躺,其实帮助并不大,关键还在于你跟孩子是否进行过互动的阅读。
如何做?
阅读中询问问题
给孩子读书,看似是父母在读孩子在听,想让孩子融于阅读,还是需要在阅读中增加互动。譬如,看到某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可以问孩子:
“宝贝,你喜欢绘本里哪个动物呢?”
“哎呀,这个像不像我们家上次买的黏黏怪?”
把书本里的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书本灵动,故事也就融入孩子内心了。
阅读中评估孩子反应
刚开始给女儿阅读我总自顾自的照着绘本读,孩子有时候遇到疑惑,想翻回前一页再看一次,我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捣乱,打乱读故事的节奏。
这是亲子阅读的误区。
互动阅读,会要求父母有一定的敏感度。譬如:哪些地方孩子表现出疑惑的表情了,哪些地方孩子被逗乐了。然后在觉察出来的基础上通过:提示、引导或者直接修正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阅读中善用重复
《打瞌睡的小房子》作者就采用了这种重复与叠句的手法。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对某句话加深印象。
在给孩子阅读时,当孩子说了一些正确的词语时,对孩子的话进行重复。通过重复让孩子记住,而重复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互动。
有人把亲子阅读说成是一件静待花开的事,很赞同也很理解。
亲子阅读能干什么?
这个问句很大,至少目前来说我能评估到的信息很少。但我相信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远不止如此——语言表达力。
语言上的裨益,我们能够通过交流检测,而那些进入过孩子大脑的词汇,那些悄悄遗留在大脑保存箱的词汇,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
我想这些无形的看不到的好处,将来一定会通过某些信号传递给我们。
【一定要坚持亲子阅读,好处多多!】相关文章:
★ 孩子阅读的技巧
上一篇: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负
下一篇:这些绘本,让隔代教育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