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怎样的亲子阅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小编认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孩子,方式一定是不同的,但有一种方式,却是小编比较认可的,就是培养阅读习惯能提高阅读能力过程中,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一定是适合大多数的孩子。很多家长对于反复阅读存在这样的疑问这样的重复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毕竟在成人的心目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才是常态。
孩子往往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如看同一部动画片,听同一个故事,玩同一个玩具心理学家称此为常同行为。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将这种重复做一件事的行为称为儿童智力体操或者反复训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从出生到3岁,其实孩子一直都有重复行为,只是在语言重复阶段父母才会对孩子的这种重复感觉到明显的烦躁和焦虑,那么孩子的这些重复行为究竟有何作用呢?
1、通过重复习得生活技能
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都有限,只有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和体会新的东西,每一次重复对孩子来说都是触摸惊喜,收获新鲜的过程,更像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重复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2、通过重复形成意志力
蒙台梭利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儿童的意志力包括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在意志的发展过程中,蒙台梭利观察到,重复练习是其中最重要和首要的阶段。
孩子在能重复做事儿的时候,也是他能有效的把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控制在这件事儿的时候,通过重复产生兴趣、形成专注。
3、重复可以获得安全感
2岁左右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前提是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有力量能控制,重复恰好可以让孩子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力量,获取自信,同时重复意味着熟悉,对于任何人来说接触到熟悉的事情都会更有安全感。
4、重复可以开发语言潜能
2-3岁的孩子正是语言发育的敏感期,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以听为主来积累词语。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为孩子提供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并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对孩子语言潜能开发积累经验。
虽然重复是3岁以前儿童的成长必须,但是父母对重复的焦虑,也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如何讲故事才能平衡孩子的重复需要和父母的最大效益法则?
做好这3点,解决你和孩子的故事焦虑
1. 搞定自己接纳孩子的重复
父母之所以会想每天换新的故事内容,甚至是新玩具给孩子,觉得重复就是枯燥、无聊、浪费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最大效益法则:对孩子的每一点付出都想获得最好的效果,太期盼孩子飞跃式成长。所以接纳孩子的重复,才是第一步。
遇到不断的再来一遍,任何家长都会很焦虑和烦躁的,知道了重复的必要性之后,小编有两点建议:第一,暂停,克制焦虑;第二,故意出错,转移指责
2. 重复不等于复读机每次都有小变化
对于重复父母一定要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讲故事读书,很多父母都是选择读故事书,但并不是一定要照本宣科,那跟故事APP和复读机没啥区别,对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每次变化一点点。
就拿经典的小红帽的故事:我们不妨在故事里加上自己想象的环节,比如可以给故事加上天气和时间描述:一个晴朗的早晨妈妈让小红帽去看望外婆几次之后次可以变成中午,或者变成阴天,也可以在小红帽给外婆的食物小蓝里换不同的食物,看看孩子听了会不会发现?有何反应?孩子熟悉之后,也可以故意漏掉一个情节或者打乱故事的顺序,等孩子来发现纠正和补上。
这样父母既可以避免完全重复的感觉,孩子在这样的重复过程中,也会喜欢我们带来的小变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洞察能力、思考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当然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孩子,这样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3. 投其所好与孩子日常兴趣点有机结合
在意识到孩子特别喜欢听某个故事或者重复某种玩法后,我们可以去洞察孩子的兴趣点,看看孩子究竟喜欢什么,然后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扩大范围,把新鲜的事物和孩子的兴趣点有机结合。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在孩子处于需要重复训练的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别介意和打断孩子的折腾,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孩子去满足重复需要,这个必经阶段过去,孩子喜欢重复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才有趣 重复是更好的方式】相关文章:
★ 11岁少年为什么高速暴走11天150公里?手里仅有24元
上一篇:三岁就开始背唐诗有用么?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