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电击治疗网瘾模式随着登上了各网站,报纸新闻的头条,这种“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据悉,这种以电流刺激脑部的电击治网瘾方法,是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1—5毫安的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虽然这种刺激的确会造成疼痛,但不给对孩子造成任何伤害。在杨永信他的网戒中心,大多被强行押制入院的孩子都受到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对此,大部分“网瘾孩子”家长表示认同。
戒除网瘾 父母孩子需共同努力
和各位家长一致认同的态度相反,社会各界对此的看法则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如果能彻底解决“网瘾孩子”的网瘾,还孩子们一个更为健康而光明的未来,现在受这样一点点小苦不算什么。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样的电击疗法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刺激?这样所谓的“网瘾疗法”是否科学?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有着严重网瘾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对网络的沉迷,学校和家长往往束手无策。学校“明文禁止、严格处分”、家长“缩减零用钱,严格管制”等等措施都用过,但收效往往甚微。这也就难怪电击这样方式会受到家长们的大力欢迎了。据一名曾被电过的孩子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部的电击治网瘾方法,在他的网戒中心,大多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其实早在几年前,一家治疗机构就提出采用新型药物戒治网瘾。不过因为接受了治疗的孩子虽然网瘾戒了,但对一切事情失去了兴趣而备受质疑。如今,这样一种靠暴力的治疗方式又扶摇直上,其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虽然目前还不可知,不过在孩子的心理上一定会留下不小的阴影。面对如今各式各样“彻底根除网瘾”的治疗手段,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既可以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伤害,又让他们科学的戒除网瘾呢?”
其实,网瘾就如同得了胃病一样,得病后当然有许多种治疗手段来医治,不过如果能提早预防,既可以免除发病时的痛苦,也可省去治病时的麻烦。何乐而不为?
在我以往接触的网瘾孩子中,我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而在这些事实的背后,他们又大多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家庭问题,譬如父母离异、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少年。这些孩子大多缺少父母关爱,缺乏应有的沟通,因为得不到青春期应有的关心,从而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自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既而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最后沉迷各种网络游戏中。这些孩子告诉我说,他们也曾为自己的不可自拔而苦恼过,但想到回家要看到父母不断的争吵,或者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房子,他们就觉得,干脆不如玩网络游戏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烦恼。而当这些孩子的父母发现他们沾上了网瘾后,也很少与孩子主动沟通,不是听之任之,就是非打即骂。这样的行为更是激发了孩子们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沉迷网络让他们觉得“更能找到自我,更快乐更自由”。
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更为戒除网瘾,将网瘾扼杀在摇篮中,父母在这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心理上的得到安全感。
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看到了太多因父母的争吵、离异而走歪路的孩子。家庭的不稳定让心理还未成熟的他们感觉不到安全感,但他们又渴望安定,于是有的孩子将自己沉迷于网络中,有的孩子则选择早恋。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需求其实很少,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灵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2.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庭关系,尊重孩子,让孩子获得一种认同感。
有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回到家总是免不了一顿责罚。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认同。于是很多孩子便选择其他方式来肯定自己,譬如在网络游戏中“战绩颇佳”就常常让他们感到很自信,这也成了他们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待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家长选择用“鼓励、支持、信任”的态度,会让孩子更加认同自己,从而更加自觉的要求自己。
3.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困惑。
许多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中与孩子见面的次数很多都只有一两次,“山高皇帝远”让孩子感受到了无拘无束,每个月按时寄回的生活费又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控制自己的娱乐生活。这也是造成许多孩子迷恋网络的一重要原因。
尽管常年不在一起,但要想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就不能因距离而疏远了沟通。经常电话,尽可能的和孩子多沟通多接触,应是这些父母的必修课。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信息源来了解孩子的现况。譬如常常和孩子老师沟通,从老师那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纯净的白纸,怎样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绚丽的图画,父母和学校的引导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网瘾孩子,别那么急着将他们送进戒除网瘾的医疗机构。从自身开始改变,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查清自己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距离有多远,然后适时地从做出一系列改变。若这些措施都无效,再考虑强制办法也不迟。
推荐阅读:青少年网瘾知多少
【戒除网瘾 父母孩子需共同努力】相关文章:
上一篇:解析“网虫”的心理伤害
下一篇:网瘾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