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又是一个星期天,湖北省竹山县楼台乡学校教师黄胜文,第三次来到海拔1000米的南沟山顶,一边陪辍学的刘吉春放牛,一边劝她返校读书。刘吉春却说“宁愿在家放牛也不愿读书”。黄胜文一面放牛,一面耐心给刘吉春讲一些名人小时候立志求学的故事,谈理想、聊现实,终于使她回心转意,欢快地同老师回了学校。
这是十堰市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一个剪影。去年6月以来,湖北“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全省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展开。到目前为止,全省近70万名中小学教师100%参与了这一活动,实地家访学生家庭580万户。
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课外访万家”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大冶市罗家桥小学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等进行重点回访,在他们中间推行“代理家长制”,使重点回访学生在亲情和关爱中不断成长,学习、生活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四年级学生晓强,因轻度残疾,语言表达存在障碍,只能说一个字,根本不能与人交流,常常闷闷不乐。“代理家长”陈雪萍开始教他说两个字,然后教他说三个字,接着一句一句教他朗读课文,引导晓强学会说话、学会与人交流,并发动全班同学做他的知心朋友。
慢慢地,晓强变了,他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也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变得快乐阳光了。“这个孩子我确实拿他没办法,是陈老师救了他,她是我儿子的再生父母!”晓强的母亲对记者说。
黄州区宝塔中学二年级(5)班学生家长王林说,接到老师来家访的电话,正在外散步的他赶紧往家里跑,他与老师像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交流探讨。不久后,他发现孩子学习劲头更足,自信心更强,也更主动和家长交流了。“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断多年后重新拾起,带来的不只是家长的惊喜,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曙光。”他说。
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初中教师傅先荣,在家访中得知三峡大坝建成后,东岳庙村的田地大多被淹,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占学生的60%。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傅先荣的倡议下,夷陵区56所中小学都建立了亲情视频室,学生每个星期都可以通过视频与父母沟通交流。
家访中教师同样被感动
不知从何时开始,教师登门家访成为一件稀罕事,“家访”变成了电话联系,或是家长到学校去“校访”。如今,在湖北家访又成为家长和中小学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说,中小学教师全员投入家访,教师们把“课外访万家”作为反思教育行为、锻造师德师艺的一个重要契机,认真筹划每一次家访安排,用更人性化的眼光去看孩子、看家长。
潜江市职教中心学生小达初三时父亲去世了,平时学习懈怠。教师徐艳家访时,受到小达家“亲友团”的热情接待。3个小时的交流,让徐艳看到了这一家人对他的高度期望,也了解到他的孝顺、懂事。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徐艳的心被触动了,深感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关爱很不够。原来,学生在贪玩的表象下,隐藏着许多没有被发现的闪光点。此后,她开始用“心”去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聊天谈心,尽力鼓励、温暖每一个人。
有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湖北“课外访万家”伊始,全省每名中小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学校发出的《关于开展“课外访万家”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该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用脚丈量着家访的路,用心搭建着家校沟通的桥,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太小学教师去柏新屋湾家访,发现由于拆迁,学生上学一趟要走5公里多的快速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每次看到孩子走在大卡车飞奔的路上,我的心就揪着。”学生家长石金明对来访的王太小学校长黄建华说。有24位家长为此将孩子转学到市内。上学安全成为王太小学《家访手记》中“家访反馈建议”最重要的一条。
该市开发区管委会和教文卫局对这条家访反馈建议十分重视,主要负责人参与实地调研后决定,由开发区管委会出资在国家指定的校车制造厂家购置校车,聘请专职司机,免费接送学生。校车日常运行、维护、保险等费用纳入开发区财政开支。2011年10月25日,一辆崭新的41座黄色校车开进了柏新屋湾,并配两位随车教师负责安全,每天早晚免费接送附近村庄60多名学生上下学。原先转到市内读书的学生全部转了回来。一所瀕临倒闭的学校又恢复了生机。
“课外访万家”活动解决了不少热点问题,有力推动了全省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经济贫困地区恩施市为例,目前已在乡村学校建安居房200多套、周转房440套。今年秋季,2000名农村年轻教师、资教生和本地教师将圆“安居梦”。
“要把‘课外访万家’活动指标化、数量化,作为考核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的重要环节,和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表彰、出国培训等‘硬挂钩’。倡导广大教师‘创先争优’,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典型,推进湖北教育科学发展。”陈安丽说。
【湖北:70万中小学教师真情架起家校和谐沟通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