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既然那么多,不如拖一拖。——《拖延症》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呢?相信不少宝妈都正在为宝宝有拖延症而烦恼,下面快来看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
一个小时……
以上这个场景妈妈们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类似这样的“拖延症”症状在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危害也绝不仅仅是“惹妈妈生气”这么简单。它不仅会耽误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了还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拖延症有一定的“传染性”,往往父母自己就是拖延症“患者”的,孩子也会很快被传染,而处在作息习惯、身心健康养成期的儿童更需要科学规律的时间管理能力。
那么,对于很多没有时间概念,甚至连钟表都看不懂的小豆丁来说,如何让他们认识到“时间”的概念,又如何引导他们管控好自己的时间呢?
方法1:沙漏
沙漏又叫沙钟,早在钟表发明之前,老祖宗就用它来测量时间啦。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直观的表现了时间如沙流逝,一去不回。
沙漏是很好的“规定时间”的工具,比如教育宝宝刷牙要刷够2分钟,相比只是说语言表示“2分钟”,用沙漏量化“等沙漏漏完后,刷牙就才可以停止哦~”就形象多了。
同样,有的沙漏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用来限制宝贝吃饭、看电视、玩游戏等时间。而且沙漏象征着幸福,不同颜色的沙漏有不同的寓意,是不错的装饰品哦。
方法2:定时器
如果您觉得沙漏并不实用,那么也可以试试一个可爱的定时器来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孩子做一些需要限定时间的事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好时间,闹铃响起就必须停止或者完成。
我知道,很多父母看到这里都会说,“我的孩子会跟我耍赖,想多玩一会儿!”拜托,如果您也做不到令行禁止就别强求孩子,这种时间限定在刚开始执行时势必会遭到一些抵抗情绪,此时就不能跟孩子讨价还价,可以适当让步,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说到就要做到,该停止时必须停止。如果孩子偶尔偷偷多往后挪5分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您的目的是让他明白时间并学会控制。
方法3:「我要做」清单
很久以前我参观过一家知名大型企业的工厂,在一面墙壁上我看到很多图表,有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以及表格,每一张图标注的时间和内容都不相同,带领我参观的负责人告诉我,这是工厂的“管理看板”。所谓“管理看板”就是用直观的图形标注每天的工作量、产品合格率等等数据指标,一来简单直观,二来整洁美观。
对于个人日常来说,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管用。即使不懂具体的时间概念,使用直观的方式一样可以给宝宝制定日常安排。
比如,上图中给宝宝制作的“时间树”,从树根到树梢,由下到上(或从上到下)把宝宝一天中要做的事画在树杈上,每完成一项就在图标旁边打上勾。告诉孩子,当晚上睡觉前,小树上所有的事情都已完成,就把树顶的小星星奖励给他,集齐5颗星星就可以得到实物奖励。
如果使用磁铁制作待办事项更加方便,完成后把相应的磁贴摘下即可。
方法4:时间货币
富兰克林曾说“时间就是金钱”,虽然这句话是在形容时间的宝贵,不过巧用方法也可以把时间当作一种鼓励孩子的手段。
比如,准备一个“时间存钱罐”,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妈妈就可以奖励宝宝一个“时间金币”,这些“时间金币”可以被宝宝当作“货币”使用:比如购买等值的糖果、玩具、文具,也可以换取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怕孩子玩的时间太长可以限制每日的支付额度)。真正把时间“实体化”,同时也是在教育孩子,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时间金币可以自己动手做,也可以在购物网站购买到,注意别让宝宝把金币放进嘴里哦~
工作好帮手——番茄工作法
最后,小编再介绍一种被万千成功人士推崇,大富豪扎克伯格都是其信徒的时间管理办法——番茄工作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4岁以上的孩子和成人,办法很简单:把所要完成的任务设置为多个“番茄时钟”(比如,每个番茄时钟为25分钟),在番茄时钟内专注工作,中途不能因任何事情打断,否则该番茄时钟作废。直到番茄时钟响起,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钟结束休息15~30分钟,如此循环。
其实说白了,就是专心致志干25分钟活儿,中间休息5分钟,再干25分钟活儿,再休息5分钟,循环四次,多休息会儿。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在完成某个任务时的会因精神涣散而中断的概率,通过设置不被打断的番茄时钟,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力得到了锻炼,有效的提高学习或完成任务的效率。
当然,这种时间管理方法可以自由需要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需求进行调整,比如,25分钟的番茄时钟时间可以设置成10分钟或延长至40分钟,中间休息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不过番茄时钟必须是整数,没有半个番茄时钟的设置,规定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
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孩子认识到时间管理的可行性,享受完成番茄时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或许你认为要设置番茄时钟很麻烦,别担心,手机应用早就有相关的软件了,安卓和苹果都有,搜索一下,尝试一下并且坚持!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办法,都需要爸爸妈妈和宝贝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方式适合所有人,也不可能一两次就效果显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什么妙招都管用。
【孩子的拖延症又犯了?放大招】相关文章:
★ 孩子要升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