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发展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当下,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促进学生从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不少学校开设航天课程,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教育指导。
随着神舟11号的成功发射,不仅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航天梦,也让航天课程走进了北京市的各大中小学。八一学校与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研制启动仪式,正式开启了八一学子研制科普卫星的系列课程,为4000余名在校学生以及即将到来的本届考生提供了科技创新、圆梦航天的机会。北京理工附中通州校区近日也举行无人机航拍、多轴飞行器空中特技表演、遥控纸飞机表演、机器人表演等航空航模展实践性科技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从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提升理论知识。
日前,记者在走访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以爱为主题的十月活动月中,学校抓住这一新闻热点,引导学生爱科学。在其科学素养课程中,一系列航天课程引爆了学生们探索航天知识的兴趣。
专家进校园开讲二丫十一郎
10月20日下午,距离神舟11号发射成功不过三天,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就把钱学森教授的弟子、中国空间机电研究院技术研究员李颐黎请到了学校。这位81岁高龄的科学家多次担任太空飞船的设计负责人,他为孩子们带来的主题报告是解读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
面对着一拨儿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李颐黎先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英雄的生平经历。接着,在讲到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构型、测试轨道等科学知识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李颐黎把天宫2号称作二丫,而把天宫2号与神州11号交会对接称作二丫会十一郎,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甚至就有些问题与科学家对话。两小时的讲座结束时,孩子们还显得意犹未尽。三年级(2)班的张家萁忍不住说:太精彩了,我还想探索更多神州11号的知识!
校外游学脑补航天知识
能够与大师对话,源自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有备而来。在神州11号发射的前一周,学校组织三年级全体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进行游学活动。通过参观天文台,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天文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了解天文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天象节目《四季星空》通过4D穹幕的演示,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了四季星空的变化;在《古代辉煌》展厅,孩子们了解古代天文的成就;在《飞向太空》现代航空航天成果展厅内,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成就,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航天课程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执行校长鲁爱茹把航天课程融入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神州11号发射前,她组织全校师生带着问题调研、查阅相关航天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10月17日7时30分,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观看神州11号飞船发射直播活动。当火箭点火升空,神舟11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学生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上了一节科技课,我想他们有可能终身难忘。鲁爱茹表示。
其实,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航天课程自建校以来一直没有间断,画说神十一,为热爱绘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航空模型作为一门选修课,为立志探索航天知识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窗户;各类科学游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学是有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
【北京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 航天课程“走俏”校园】相关文章:
上一篇:7岁孩子能一次连续颠球5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