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媒体报道,加拿大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大概有7000万无性恋者。那么究竟什么是无性恋呢?这种被称为第四性的现象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无性恋?你是无性恋吗?
环球时报记者 高文宇 据美国《医药日报》20日报道,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约有7000万人为“无性恋”者,即他们对异性和同性都没有兴趣。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第四性”。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副教授博盖特称,“无性恋”者人群可大体分为两类,A类“无性恋”者仍有性冲动,但绝对不会把这种冲动向同性或异性表现出来;B类人群则是彻底感受不到性冲动。
什么是无性恋?研究显示全球有7000万无性恋者
专家称,这个人群可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无性恋”的概念才逐渐浮出水面。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 对男性和女性都持著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无性恋与柏拉图
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使用“无性恋”一词,不是不知道,而是更愿意用“柏拉图”一词代替解释,两个词的意思相同吗?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柏拉图”一词从国外传入我国后,得到一部分人的共识,既有性能力,却不喜欢性生活的人被称为“柏拉图”,也就是彻底无性恋者。由此可见,在我国,“无性恋”包括“柏拉图”,“柏拉图”代表“无性恋”的一部分,“柏拉图”在国外的解释和意义肯定不会如此简单。这里的解释只适用于我们日常交流,仅此而已。
无性恋与学佛者
佛法是以信仰为基础。信是无上菩提本,要想成就菩提,首先要有信仰。《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两句话,概括了修学佛法的要领。佛法甚深又广大,不具信心,则不得其门而入;法门无量,众生烦恼无边,没有智慧,则不能超越生死大海。又说‘信如手’。我们因为拥有双手,才能够创造很多的财富;学习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就功德法财,就不能离开信仰。所以,整个佛法的修学有四个次第:即信、解、行、证。就是说佛法的修行,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由有信仰,方能生解、起行、证果。但佛法的修学又不是只停留在信仰上,如果一味的强调信仰,以为信仰便是一切,不重视经教的闻思。那么,佛法与其他宗教就很难分别出有什么不同之处了。 见地,指知见、认识。在八正道的修学中,第一是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认识,在学习佛法时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认识会使我们造下很多的罪业。众生无始以来为什么会流转生死呢?就是因为无明。无明,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每天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却对宇宙人生感到茫然无知。由于我们对宇宙人生的无知,使得我们不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教呢?原因就是通过学习佛法,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把佛法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佛陀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佛法的修行要从闻、思、修下手。闻就是听闻经教,把经教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在整个佛法的修学中,见地,是非常的重要。缺乏见地的信仰,往往会流于迷信。学佛者区别与无性恋的是,佛是一种崇敬的宗教信仰,重在信仰。而无性恋只是一种对性的喜好与偏执。
无性恋者分类
暂时性无性恋者
俗称性功能障碍者,造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有治愈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每个男人的一生,都有可能遇到性功能障碍的时候,有的人时间短,有的人时间长,而且每个人的治愈情况不同,也有难易之分,如果不幸患上性功能障碍,也不必担心,直接到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就行了,如果没有发现生理上的问题,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治疗。
无性能力者
俗称性无能者,这是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延续,这种状态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多半都是生理因素造成。
无性能力并不代表无性渴望,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无性能力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找一名自己心仪的异性结婚,即便不能发生性关系,他们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性活动,以至达到自己心里面的性高潮,比如亲吻和抚摸等。由于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性满足,有少部分的性无能者会选择通过言语说出来,来发泄自己内心深处对性的渴望,遇到这样的人,尽量表示出理解就行了。
另外一部小分人,是由于曾经的经历而造成的人生阴影,对于性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这种类型的疾病比较繁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主要症状都是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对生理的影响。由于目前的心理治疗能力有限,所以可治愈的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治愈的可能,不过是要要求患者的身边有一个可以替代原来的人,并且一直帮助他恢复。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彻底无性恋者
这类人和正常人没有两样,只是不喜欢性生活,仅此而已,精神分析较为复杂,多半都是心理因素造成。
为什么会出现无性恋?有什么心理原因吗?
太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成因:
第一种成因,在现实生活中,夫妻、情侣分离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情况多半是由社会因素造成,可能归为社会成因。这种人对于性并不是恐惧,但是更多的是由于之前爱的太深而坠落所造成的一种无以复加的深深的失望。故而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尘世之间的人遁破红尘而削发为僧,这样的人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故而造成了这样的无性恋者。这类人的特点是:因为不同原因都经历过感情的大起大落并且都有过一定的创伤,而因为感情经历而导致的不同观念的变化,使得他们参破了性或者是对于性完全失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成为无性恋者。
第二种成因,有的人在结婚前,指定要那种不要性爱的对象,虽然结婚后依然有性生活发生,但是非常少,有些人一年也就一两次性生活,这种情况不属于心理疾病,和正常人吃饭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这类人很相似于第二种类型的由于心理原因而造成的,但是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他们是是由于心理和过去经历的关系,对于性本身就有一种排斥。我们对这种排斥本身并不能定性,但是这种排斥却是可以基本归类到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置于这些人们,这多半是些对于人生和精神有着更为理性的追求,与感性的人们背道而驰但是又相生相容。当然,对于这种排斥,我们并不能给予歧视,正如黑人和白人的区别一样;遇到这种人,也就基本相当于遇到了柏拉图式的爱情的标准人选。但是,因为对于精神的高度追求会使得他们完全放弃对于肉体的欢愉。也就是说,只有情,没有性。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并不是不存在。总体来说,追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性的基本放弃。例如西方的僧侣,修士。他们因为对于上帝的信仰的崇敬而放弃了性。这是这种人中的冰山一角。这类人的特点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对人生的某一大目标的追求或者是对于某种精神的景仰而对性基本放弃。
第三种成因,天然的心理恐惧。部分人觉得性生活是一种不干净的行为,排斥和恐惧性生活的发生,虽然这些人的心理成因比较复杂,但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找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再用心理学技术进行干预,可以让对方恢复常态,可以归因为心理状态。也有例外,上次看报纸,听说一名男子十分排斥性生活,找遍国内知名的心理学专家和教授都没有使其改变来访者。我想可能有三个方面原因吧!其一,可能没有找到真正可以治愈他的心理学专家。其二,可能国内的心理学技术刚起步,还没有达到治愈他的能力。其三,可能和同性恋一样,可以选择从他的父母入手,让他们接受现实。总的来说,这类人是由于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一些影响,对于性完全的厌恶排斥和因为一些事件而导致的第二类型的心理原因的无性恋者的加深版。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于性的完全厌恶其实并没有涉及到当事人的人生观念和其他观念,所以我们大可去帮他纠正。(多言一句:请大部分因为异性恋是主流就以为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普通人们,不要强行去“纠正”一些无性恋的心里观念。纠正先天的无性恋者和后天造成却为本能反感而心理却无质变的无性恋无所谓,如果是由于后天的因素而导致的心理转变从而造成的异性恋,那就是人家本身的心理。或许你看他们是精神病,但是一个人一个世界,请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这些弱势群体!这样对他们只能是伤害!)
【什么是无性恋?研究显示全球有7000万无性恋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