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开笔礼被视作是一种非常隆重的典礼,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近年来,人们重拾这项礼仪,将其运用在新生开学之时,眼下各地频现仿古开笔礼,却被部分学者指出,开笔礼并非中国传统。
9月1日,有小学在北京孔庙举行入学开笔礼仪式,小学生穿着汉服,周围还有家长。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 宋宇晟)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又到一年开学季,一些学校将新生开学仪式与传统元素结合。有关入学开笔礼的报道也屡见报端,并被冠以传统礼仪的名号。开笔礼真的是古代传统礼仪吗?中国开学古礼是什么样的?连日来,中新网记者进行了调查。对此,有学者直言,所谓开笔礼,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近年地方上创造的礼仪。
在网上搜索开笔礼,不少文章称其为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在百度百科中,关于开笔礼的介绍写到,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今年开学季,有不少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极为隆重的典礼,作为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开学仪式。在南京,108名即将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南京儿童身着汉服在在南京大报恩寺举行开笔礼;长沙市岳麓区一小学的开学典礼也采用了相似的形式;而记者1日在北京孔庙看到,也有小学在这里举行入学开笔礼仪式。
8月29日,长沙市岳麓区一小学举行开学典礼,一年级新生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和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开笔礼。校方希望以此方式教育学生从小要立志、做好人,学会感恩老师,勇于表达。刘着之 摄
但当记者在学术资源网站中国知网搜索有关开笔礼的研究论文时,却发现搜索出的结果远没有新闻中的那么多。记者以开笔礼为主题词搜索,检索结果只有10条。而其中绝大多数文章也只是谈及了当代开笔礼的内容,鲜有追溯这一礼仪源流的研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直言,所谓开笔礼,是近年地方上创造的礼仪。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也告诉中新网记者,我们现行的学制就是从西方传来的,中国过去也没有学期、学年的概念,这显然不是中国的传统。
8月31日百余小学新生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开笔破蒙,通过向孔子像行礼、诵读《论语》、学写人字、朱砂开智、聆听师长寄语等,宣告正式成为一名学生。
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各地举行的开笔礼中,除了穿汉服,大多都有在额头上点朱砂的环节。有媒体指,点朱砂寓意开启智慧。
赵世瑜认为,这一环节并无明确来源。他推测,这可能与中国古代的道教传统有关。朱砂在道教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点朱砂寓意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可能是把这样一种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礼仪给挪用到了现代仪式中。但古代并不是用在开学时。
此外,另一个被各地开笔礼广泛采用的项目是写毛笔字。记者注意到,不同地域写的字也不同。
在8月28日上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办的开笔礼中,孩子们在纸上用毛笔写下恩字。而在其他地区,更为普遍的是孩子们用毛笔写下人字。此外,也有地方会让孩子书写正字。
北京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告诉记者,写不同的字其实和每个机构的理念不同有关。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寓意学会做人。写正字,寓意正大光明、浩然正气。
虽然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所谓的开笔礼,但彭林也指出,古人开学也是有一套礼仪的。古人开学不拜老师,而是拜孔子,其仪礼叫释菜礼,向孔子像献一把菜,并行拜礼,仪式简明而庄重。
8月31日百余小学新生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开笔破蒙,通过向孔子像行礼、诵读《论语》、学写人字、朱砂开智、聆听师长寄语等,宣告正式成为一名学生。
而对于目前广泛见于报道的仿古开笔礼,赵世瑜告诉记者,在人生重要的某个阶段、重要场合,如果有一种仪式,我觉得是应该的。这可以让达到这个阶段人知道,做什么事是好的,做什么是不好的。
同时他也称,一方面这种礼仪不应该是被凭空创造,应该是符合传统文化内在涵义的;另一方面,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也不排斥新的创造。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但是这种变化更新是不能脱离传统的。他说。
纪捷晶则认为:任何礼仪、传统文化都是要发展的,这也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一定是要与时俱进,要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这样才能有生存传承下去的魅力。
【各地新生开学频现仿古"开笔礼" 被指非中国传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