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城区的新城区,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几家独大”,“择校热”高烧不退。
作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城区的新城区,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学、小学、幼儿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几家独大”,“择校热”高烧不退,而量大面广的薄弱学校则出现招生困难、缺乏办学活力,整体看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鉴于此,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党委经过充分调研,从2012年开始,大胆创新基础教育模式,按照区域划分组建了后宰门、大明宫、朝阳门、康乐路等四个“区域教育共同体”,各区域内通过强校带动弱校等形式,让优质资源“水涨船高”。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纲向记者介绍,“区域教育共同体”内,由优质学校担任牵头学校,组织区域内各校组建党政班子联建、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等“六联平台”,实施目标考核、干部选用、素质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等“八个一体化”。
在后宰门区域,40中是一所教学基础较薄弱的普通中学,“2011年,初一竟只招收到20多名新生,这学校还怎么办?”40中校长李宏向记者无奈地感叹。2012年以来,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组建,后宰门区域牵头学校、省级示范高中89中与40中借力“六联平台”“八个一体化”,40中先后有36名教师参与到89中的教研教改活动中,还推行了40中初一新生由两校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式。短短一年后,40中初一就招收了4个班180人,相当于一年前的9倍,效果立竿见影。
“区域教育共同体”组建以来,新城区中考、 高考 (精品课) 上线率稳步提升,学校间的不均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此基础上,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新城区教育局进一步探索实施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机制,让区域内中小幼贯通衔接,保障素质教育的连续性。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小幼三个教育阶段的独立,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择校顽疾。对此,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在各“区域教育共同体”内推行升学直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试对口入学和十二年基础教育贯通培养,同时建立幼儿园成长记录卡、小学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学素质评价手册等,完善人才培养链条,消除三个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病,基本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
走进西安市第38中学,记者看到,足球教练王海宁正在指导40多个孩子颠球、带球、传球,孩子们的校服有红有绿——原来是38中和太华路小学的学生一起训练。王海宁是西安教育界小有名气的足球教练,得益于“中小幼共建共强”机制,他实现了“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夙愿。
近两年来,38中依托足球品牌优势,组建了大明宫“区域教育共同体”下的中小学校园足球连贯培养体系:38中选派足球教练到太华路小学组织训练,太华路小学为38中输送足球人才,共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记者了解到,“中小幼共建共强”机制,让各区域牵头学校的特色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和辐射,比如后宰门区域的德语教学和中华经典诵读,康乐路区域的机器人科技教育,大明宫区域的足球教育和朝阳门区域的京剧传统文化教育。
同时,中小幼的衔接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更多便利。实验小学教师王莉娜、长缨路小学校长董宁等都向记者表示,不少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面临诸多不适,而通过小学老师与幼儿园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及时了解小学学习生活,能够使孩子们的幼小衔接更为顺畅。
“中小幼贯通,可以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的不良倾向,让教师有了尊重教育规律的系统教学思路,而不是揠苗助长”,董宁对记者表示,“中小幼本来就是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应被割裂。”
【西安探索中小幼教育共建共强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章:
★ 光明乳品菌落总数超标 南山奶粉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