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玩耍,活得自由自在,玩得不亦乐乎。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各种豆腐渣工程、毒跑道频频出现,严重为孩子到孩子的生命安全,致使他们对学校充满畏惧。为了给孩子重新塑造一个安逸的净土,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入校装备产品须先经过危害性测试才可入校。
昨天,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学校的科学实验和论证机制,经过危害性测试和教学适应性评价的技术与产品方可进入学校。
部分地区校园装备存在质量把关不严
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装备工作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目前还存在装备标准体系不健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产品质量把关不严、重建设配备轻管理应用、不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用性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装备与教育教学及课程的深度融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园装备招标采购需要明示地标国标
意见强调,采购装备时要将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写入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确保装备产品质量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建立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学校的科学实验和论证机制,经过危害性测试和教学适应性评价的技术与产品方可进入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检测机构作用,对进入校园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建立装备质量内部通报制度,并及时向生产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情况。要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确保安全使用。
减少运动式配备鼓励配可升降桌椅
意见强调,各地要遵循装备和技术生命周期规律,实现装备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运动式、机械达标性配备。要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各类装备,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基本需要。保质保量配好图书。鼓励配备可升降、可灵活分组拼合的课桌椅。鼓励教师学生自制教具,提高装备适用性。鼓励结合本地文化、劳动技术、民间艺术教育配备装备。根据教学活动需求加快配备多媒体教学和终端设备,鼓励配备便携式终端。
■记者观察
毒跑道事件频发专家称因缺乏有效监管
近两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从今年5月20日开始,成都、北京、沈阳等地曝出了校园毒跑道事件。而在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毒跑道至少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6省市,具体城市则多达15个。
此前有媒体报道,经过调查发现,毒操场、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来,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据了解,劣质的聚氨酯塑胶产品可谓五毒俱全。在聚氨酯厂商里,国际田联认证的全国有十几家,中国田协审定的也是十几家,但实际在做的有
数千家,去年就新增了近3000家。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15年12月提交的《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里提到,这些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一年就占有了市场的50%甚至更多。而这些产品的质量很难保障。
有专家指出,在跑道建设方面,中国不缺技术,也不缺好的生产和施工企业,缺的是有效的监管。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从长远来看,除了完善立法和加强政府监管,还应强调企业和社会的责任。薛澜说,在安全环保方面,企业必须负起责任。企业对自己产品的环境影响等利弊最为了解,应保证自己的产品无害,这不是指产品只简单符合国家规定,而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要保证危害最小、收益最大。在监管环节,应保证顾客和用户等社会力量对违反国家标准、有害的产品有举报渠道,举报后有部门真正去取证并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据了解,针对毒跑道事发后暴露的相关标准缺失,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或正准备制定地方标准。专家认为,虽然标准的修订很必要,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应由国家部门统一协调,并以科学性和专业性作为支撑。
【教育部:入校装备产品须先经过危害性测试方可入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