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个接一个的高科技智能电子产品纷纷进入大众的眼帘,给大家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家长们造成了不少的困扰。首先,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无法专心学习,其次,要是遇上个熊孩子,家长们可能因此还有为孩子的行为买单。
海峡网4月12日讯(海都记者 刘世泉/文 林丹/图)小兵(化名)今年12岁,福州鼓楼区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迷上了手机游戏,为了快速升级,3个多月来,他偷用母亲的支付账号陆续充值了2万多元。无独有偶,本报上周曾报道闽侯一男孩偷用母亲的微信账号,花了近3万元买虚拟物品,送给网络主播。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PC端、移动端的游戏越来越多,国内设立游戏分级系统刻不容缓。
男孩花2万余元 买游戏道具
昨日,余女士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突然有一笔1000元的消费,看完账单记录,吓了一大跳。账单里面还有十几笔均为648元的消费,但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些钱。余女士说,从1月份到现在,她莫名消费了20255元,这些钱全部被转给了一家游戏公司。
余女士回家问了儿子小兵,才知是小兵花钱买手机游戏道具了。余女士说,她家今年刚接了wifi,小兵一放学回家便拿着手机玩,没想到不知不觉中消费了2万余元,我看到海都报有类似的报道,也希望能拿回这笔钱。
男孩猜出密码 删通知短信
昨晚,记者见到了小兵,说起充值游戏的事情,他懊悔不已,流泪向余女士保证不会再这样了。两年前开始玩手机游戏,后来便迷上了。小兵说,他玩的是《部落冲突》、《我是卧底》等手机游戏,大多数钱是充值到《部落冲突》里购买游戏道具。
小兵说,妈妈平时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买东西时,他也在一旁,记住了部分密码,后来试出了全部密码,为了防止被父母发现,每次充值完毕后,他都会把银行发来的扣款支付信息删除。
记者查询到,《部落冲突》的开发方为外国的一家公司,国内代理商为昆仑游戏。记者昨日多次拨打昆仑游戏的客服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专家呼吁 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对此,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的钟彬律师表示,12岁的小兵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父母有权向收费的公司拿回这笔钱。若公司拒绝,余女士可向法院申请撤销交易。
对于越来越多孩子偷拿父母的钱购买虚拟物品的案例,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认为,国内可以向国外借鉴,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游戏的代理商可以将游戏分为儿童类、成人陪伴类以及成人类三种,并按照这种划分细分游戏内容。张荣伟说,其中儿童类游戏突出公益性和启蒙性,做到不收费,并且游戏的发行商应该做好玩家信息的审查工作。此外,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引导孩子健康娱乐,避免孩子接触网络游戏,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行卡等的密码一定要保护好。
【福州12岁小学生沉迷手游 偷妈妈2万元充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