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今,我国城市交通领域一卡通累计发卡量突破1.8亿张。但其巨额押金的去向却没人知道。更有律师认为,押金的收取是“不合法的”。
集乘车、餐饮、缴费等功能于一身的城市一卡通自二十一世纪发行以来,由于其便利的特性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落地生根。但城市一卡通二十、三十元不等的押金去向却始终不明,也越来越受到公众和媒体关注。总的来说,大家的质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一卡通押金收费从18、20到30元不等,那么一卡通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二是目前全国一卡通发行量突破1.8亿张,其产生的巨额押金去向何方?三是一卡通巨额押金每年产生的收益有多少,又用在了什么地方?四是一卡通押金收取是否合法,有否涉嫌垄断?
城市一卡通的发行和使用本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然而正是因为其使用量大,与公众生活休息相关,我们就更需要完整、透明地知道它方方面面的细节。但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即便被申请了行政复议,以上一众的疑问却始终未得到相关部门及时准确的答复。
押金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没有什么需要掖着藏着。作为合同的对等一方和交款人自然有权利知道相关部门到底是怎么花钱的,所以一卡通的押金收取和管理理应透明化和阳光化,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长时间以来,许多地方和部门的财政运作缺乏应有的约束,表现为公开性不够,在计划项目上的粗线条管理,不进行详细无遗的分类安排,不利于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核查、监督。而且各种超出预算标准、违反预算管理的开支行为并不罕见,却少有受到像样的追究。因此,一卡通押金的收取和使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不能“幸免”,难逃遮遮掩掩的结果,进而引起公众不满。
可喜的是,广州市在交通卡押金公开方面采取了第三方定期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的方法,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普遍好评。由此可见,类似一卡通押金之类的信息公开并不存在多少技术难题,关键还是相关部门和领导的理念作祟。因此,我们不妨将一卡通押金的风波作为信息透明乃至地方政务公开的试金石。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张小小的一卡通“来来往往”带来的“明明白白”意义将相当巨大。
【一卡通收取押金是否合法?城市一卡通巨额押金去哪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