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半数丈夫认为孩子比老婆重要,六成妻子认为孩子比丈夫重要
孩子对于所有家长来说,都具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结婚后只要是没有小孩子,可以说是和自己的伴侣爱得死去活来,恨不得成天腻歪在一起,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不同了,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夫妻的另一方都非常难受,孩子才是他们的最爱。
夫妻关系重要,还是亲子关系重要?工作花费精力多,还是孩子花费精力多?父亲在孩子养育方面,扮演哪些角色?如何提高父亲的育儿参与度?
2016年2月16日,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和长宁区妇联共同进行的《4-6岁幼儿父亲参与研究》发布了4-6岁幼儿父亲参与养育状况的调查结果。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主任陈彩玉告诉()记者,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家庭把夫妻关系排在亲子关系之后,这会对家庭功能的发挥带来风险。她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而父亲的参与行为,不仅使得父子、夫妻的关系更加和谐,他们也在育儿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愉悦感和成就感。父亲的积极参与行为,收益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整个家庭。
调查还显示,对孩子的父亲应享有育儿假这个说法的看法,有71.8%的幼儿父亲非常支持,17.6%期望但会有就业、生活压力等问题。在配对样本调查中,也有83.5%的母亲非常支持父亲享有育儿假。
夫妻关系重要,还是亲子关系重要?
调查显示,50.7%的幼儿父亲最看重父亲的角色,29%的受访者最看重丈夫的角色。根据受访者最看重角色比例排序,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大家庭关系工作关系。这一排序同样适用于母亲们。调查显示,61.8%的幼儿母亲最看重母亲的角色,21.3%最看重妻子的角色。
工作花费精力多,还是孩子花费精力多?
调查显示,父亲选择工作的最多,母亲选择的孩子最多;选择夫妻关系的受访者仅占一小部分。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主任陈彩玉分析说,这里体现了一个现实的无奈,4-6岁幼儿父亲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投入精力并不高。她认为,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是当前很多家庭的相处模式,但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把夫妻关系排在相对往后的位置,会对家庭功能的发挥带来风险。
调查还显示,45.4%的受访者希望能在工作与孩子养育上基本做到平衡,经济状况是其考量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并不希望成为全职爸爸。少数愿意成为全职爸爸(7%)的受访者只有在没有人带养孩子,并且夫妻一方必须牺牲工作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放弃工作。
工作弹性如何影响父亲参与育儿?
调查显示,工作日,幼儿父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2.23小时/天,工作时间平均为8.4小时/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69小时/天;双休日,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6.68小时/天。
配对样本中,工作日,幼儿母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3.07小时/天,工作时间平均为7.16小时/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74小时/天;双休日,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10.53小时/天。
两者比较的结果显示,在工作时间和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这两项上,幼儿父亲和母亲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工作日和双休日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两项上,幼儿母亲显著高于父亲。
调查中,父亲们的工作状态有四种且分布均衡:17.6%工作弹性很大,可以比较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23%的受访者工作弹性较大,可以通过调休、公休或年假(带薪)等能有较多自由时间;31.2%的受访者工作弹性不大,可以通过请假等方式来获得自由支配的时间;25.6%的受访者工作弹性很小,工作很紧张,基本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结合参与行为来看,工作弹性越小,受访者参与中的互动性越低,可及性越低,组间差异显著。并且,工作弹性最小的一组受访者在互动性、可及性、责任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妻子怎么评价丈夫育儿?
调查显示,在孩子的养育方面,家庭分工比较明确。父亲主要负责在经济上支持孩子的养育、带孩子外出游玩、陪孩子游戏;母亲主要负责照料孩子日常生活、陪伴孩子学习/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幼儿园;祖辈主要负责照料孩子日常生活。
报告认为,虽然父亲在陪伴学习/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等方面参与度低于母亲,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而在现实生活中,过于强调父亲与母亲的差异,会忽视了父亲和母亲照顾儿童中的相似性,使得父母角色受限。父亲除了是孩子与家庭的经济提供者和保护者,孩子的朋友和玩伴之外,也可以是照顾者、老师、角色榜样、管理者和支持者等。
此次调查还让幼儿父亲和母亲对自己、配偶、祖辈参与孩子养育的行为进行总体打分。结果发现:总体评分上,丈夫自评低于妻子对其的评分;丈夫对妻子的评分高于妻子的自评;两人对祖辈的评分一致。在总体评价得分上看,双方的不一致是妻子给丈夫总体评分稍高。
结合具体参与行为选项打分和总体评分,妻子对丈夫具体参与行为评分不高,总体评价却较高,可能带着一些鼓励成分,也或许是女性依然较多地为性别角色规范的社会刻板印象所制约,故对丈夫亲职的总体水平给予高估。
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在成为父亲之后,最担心的事项前三名为:家庭与工作的平衡(55.4%)、育儿知识和技能的缺乏(41.6%)、父亲角色不称职(31.4%),经济负担过重占20.2%。
成为父亲后,受访者比较大的变化有家庭的责任感增强了(62.6%)、生活的重心转向孩子(55%)、更加努力赚钱(47.8%)。并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父亲体会到了愉悦感和成就感。
对此,报告认为,父亲与孩子之间并非只是单向的产生作用,亲子互动也会给父亲自身带来很多收获,促进其成长。一方面,父亲在参与孩子教养的过程中,能够更了解自己,使自身更加成熟、更有责任心以及个性更加健康和完善;另一方面,后喻文化背景中的反向社会化会使父亲收益颇丰,并在与子女的互动中学习到更多为人父的养育方法和亲子沟通方式,这些收获和进步会激励父亲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教养。
另外,调查显示,半数幼儿父亲认为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应顺其自然不过多干预,更多地依赖网络来获得育儿知识,近三成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不需要任何帮助。
多少父亲想要育儿假?
本次调查显示,45.4%的幼儿父亲没有享受过陪产假。
当前中国男性享有的假期为陪产假,各地各单位企业标准不一,除此之外,则无其他假期。陪产假即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各地规定有所不同。育儿假是指除产假外,父亲可享有的其他陪伴孩子成长的假期。从国外的政策来看,欧美国家的男性在孩子出生后,一般享有2到 10 天的父亲假。
对孩子的父亲应享有育儿假这个说法的看法,有71.8%的幼儿父亲非常支持,17.6%期望但会有就业、生活压力等问题。在配对样本调查中,也有83.5%的母亲非常支持父亲享有育儿假。
陈彩玉表示,此次调查发现,不管是幼儿父亲,母亲还是祖辈,都对育儿假抱有特别高的期望,这说明育儿假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具体如何实现需要更多的考证。育儿假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幼儿父亲多出几天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体现的是社会政策对父亲参与的支持,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将使父亲参与成为义务,也让父亲角色成为男性愿意去争取的权利。所以,对育儿假的探索和考证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最新发布的调查以上海市长宁区五个街道500名4-6岁幼儿父亲与母亲为被试对象,通过《4-6岁幼儿父亲参与养育状况》调查问卷父亲卷及匹配的母亲卷,来测查父亲参与幼儿养育的程度。
如何提高父亲的参与度?
陈彩玉认为,当代社会评价成功男性的标准更多的是事业成就,在这样的社会导向下,父亲从家庭教育中淡出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有必要大力宣传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父亲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性别角色多元化、弹性化的现代性转变。
她还表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而父亲的参与行为,不仅使得父子、夫妻的关系更加和谐,他们也在育儿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愉悦感和成就感。父亲的积极参与行为,收益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整个家庭。
在父职教育训练方面,她建议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幼儿园有专业的师资,可针对本园幼儿父亲的现状开设有针对性的父职教育课程或活动,帮助男性学会与孩子互动沟通和处理矛盾和冲突。社区则可以面向本区域内的家庭,开展体验式亲子活动,一方面让父子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就近的家庭熟悉了解,产生朋友圈辐射效应,让父亲之间能多做交流,相互影响。长宁区妇联与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合作的好爸爸亲子课堂是社区开展父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例,正在进行模式探索,如果条件成熟,有望向上海全市甚至全国推广。
【调查显示:超半数丈夫与妻子认为孩子比伴侣重要】相关文章:
★ 2012年9月成品油价上调 上调后90#和93#价格是多少?
下一篇:夫妻因奶粉钱赌气遗弃5月大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