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但是城乡义务教育间的差距成了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政府相继采取了各种方案,力在寻求限制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原因,从中找到突破口,争取义务教育发展能够登上一个新台阶。但是,这时候人们该思考了城乡一体化教育该如何保质提速呢?
本报记者 张婷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教育部有关司局、地方教育局局长以及教育行政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紧紧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难点问题,开启头脑风暴,寻找加快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路径。
城乡教育的天平怎样摆平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不断加快,这些年教育呈现出一种趋势:乡村学校变得越来越空心,而城市学校变得越来越拥挤。一边是麻雀学校、教学点难以为继,一边是城市校校爆满、大班额成常态。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提供的数据印证了这个现象:据统计,到2014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但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72%的学生在城镇就读。特别是高中生,大部分在县城以上的学校就读,乡镇高中已经很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乡村会出现空壳学校,而城镇学校又不够用的原因。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邬志辉教授判断,乡村学校生源萎缩而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基础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他将这个过程描述为一个循环:城市吸引着学生,不断有学生进城,城里就会缺老师,地方再选拔一些好的乡村老师进城,好老师走了,村民觉得村小没希望了,剩下的人也带着孩子进城。优秀的师生都离开乡村,走向城市;而留在乡村的,多是那些不得已留下的人。
生源大量从乡村流向城市成为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时期,城镇教育要做大,扩大容量;农村教育要做强,要能吸引学生,并且让那些没有转移到城镇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合格的教育。
作为山西晋中教育的掌舵人,局长鹿建平从七八年前就开始为这场生源转移大战作准备,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改造农村薄弱校、实行指标到校等政策,稳住乡村生源、减轻城市县城学校压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要素统筹如何不被卡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要稳住乡村生源,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其关键在于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让教育要素在系统内、城乡间合理流动。
可在局长们看来,要实现这些并不容易。拿经费来说,上面的经费拨下来,各有各的渠道,各有各的用处。用于建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建城市学校;用于音体美设备配置的经费就算花不完,也不能调整到急需的实验室建设上。
教师编制也是如此,编制部门三五年才一合编,定编之后就不能改了。可近几年,学生的生源情况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师岗位要及时调整,但因为政策限制,让教育局长也很无奈。
上级部门各管一摊,所有的命令都下达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而我们的权力又有限,明知道一些资源配置并不合理,却不得不执行命令,很难整合资源。会上,一位局长悄悄对记者说。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经济学家王善迈教授分析说,我国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省级统筹,但何为为主、何为统筹,界定不明。由于我国经济和财政发展在区域间严重不均衡,大多数县其财力难以承担基础教育的支出责任,财政缺口大多采取中央和省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弥补。而现行的基础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名目繁多、交叉重叠。
王善迈建议,对现行的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和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目标是均衡地方财力,不宜规定其中教育所占比例。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可采取按项目分比例办法,分省确定中央和省的支出责任。
农村教育优势如何挖掘
有人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教育会逐步消失,颓势不可逆转。国家督学、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张卓玉对此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农村教育的短板,没看到它的优势。农村学校可以实现小班化教学,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这些优势发挥得好,农村学校一样能办得有声有色。
张卓玉在全国督导时发现,现在很多乡村建设得十分漂亮,也很有吸引力,有一些人正在重返乡村,给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在山西的一些县里,最好的学校不在县城,而是在农村。
邬志辉也认为,城镇化并不会让农村消失。韩国城镇化率一度达到90%,所有人都进城了,没人种田,绝大多数粮食都需要进口,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外交情况不好,外国不给韩国卖粮了,韩国人就吃不上饭了。因此,现在许多国家还出现了逆城镇化趋势。
邬志辉判断,未来农村教育可能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合村并居式,让村民住进楼房,学生就近入学;第二种是校车接送式,学生乘车上学;第三种是寄宿模式,目前像西藏、云南等地区都是这种模式;第四种是教学点模式,要下大力气加大教学点建设。
王善迈进一步指出,出台国家标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保障。确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既要考虑教育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财政供给可能。教育作为成本递增行业,标准应是动态的和逐步提高的。
当教育资源配置在一定空间内实现了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的吸引力大致相同,城乡义务教育学生接受高质量后续教育的机会也基本平等时,城乡教育一体化就实现了。邬志辉说。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啥招儿】相关文章:
★ 网民热议严母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