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爸爸去哪了?”引起人们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担忧,而暑假期间,“孩子去哪呢?”又成为父母心头的焦虑。对于很多中小学生家长来说,暑假期间如何安置孩子着实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既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又要让孩子有所进步,实在煎熬。
暑假来临,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火爆起来,舞蹈、乐器、歌唱、武术……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同时报了几个兴趣班。兴趣班,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倒不如说变成了家长的“托儿所”;有的家长实在无奈,为确保安全竟把孩子独自关在家中,但又对家中电器深怀忧惧;有些家长则将孩子送到乡下爷爷奶奶那里,但又怕老人过度溺爱,惯出孩子的坏习惯……
既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又要让孩子有所长进,反反复复的纠结,显示了父母们对暑假期间如何安置孩子的焦虑心理。事实上,家长们“暑期焦虑症”的背后隐藏的是对孩子成长的过度担心,这是对孩子自我实践能力的不信任。有时候这种不健全的爱,恰恰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过度担心会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因为过度担心安全问题,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为,甚至被强制关在家中。一系列来自父母的负面教导,难免让孩子对外界环境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遇事自卑、退缩、害怕挑战。过度担心、过度保护就像是一堵无形的墙,使孩子无形中远离了社会,缺少了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磨砺,最终影响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
其次,过度担心会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出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很多父母在暑假期间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对孩子来说,学习不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且不说这种被动的学习成效如何,单单高负荷的学习任务就足以让孩子们望而却步,这难免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畏惧、反感的情绪,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反观国外,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可谓精彩纷呈。参加社会活动,是很多美国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一大特色,他们参观银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照料病人,到福利院做义工,或者到社区做志愿者等。在澳大利亚,孩子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外部环境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在我们看来,好多活动只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可外国的中小学生为什么也能做呢?这是因为家长们懂得放手,在他们看来,假期应是一个劳逸结合、培养个人兴趣的时期,更是一个增强实践能力、拓展视野的时期。
诚然,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社会环境还有待优化,社会组织还有待健全,但这些不应成为父母们暑期对孩子言行举止过度担心的理由。父母们大可通过着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律意识、自立意识,让其学会如何在各种环境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暑假生活,家长们不妨少一些焦虑,多一些理性,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多传达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必要的辅导之后,就放心大胆地让“小鬼”在自我摸索中早日“当家”。
【切勿让过度担心成孩子成长的束缚】相关文章:
上一篇:儿童发烧如何科学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