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至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一旦幼儿园内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内容的情况,园长会受到严肃问责,相应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幼儿园的小学化,这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孩子过早学习拼音、算术等小学内容,不但让他们从小就背负学习压力,失去快乐的童年,而且,也影响健全人格、身心的成长——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应该重视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过早学习知识化的内容,这会扼杀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过早产生厌学情绪。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但现实中,真把这一禁令当一回事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并不多。有的地方一边学习通知精神,一边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幼儿练写字、认字、算术、珠心算、背诵、学英语。北京此次对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的情况进行检查,其实是对教育部有关通知的执行。
但执行这一禁令,在现实中,其实面临诸多纠结。首先,禁止了幼儿园学拼音、认字、算术,如果幼升小时,小学要考查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家长如何是好?虽然政府部门一直强调,小学完全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包括民办小学也不得举行笔试,可是,如果一所民办学校有3000人申请,只招200名学生,学校用什么标准来筛选?所谓的“见面”活动,就是变相的考查,而考查的多半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这样一来,幼儿园如果不上小学的知识,家长们就会把孩子送到社会培训机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丝毫没有减轻,反过来还导致更多家长的焦虑,又迫使幼儿园上小学的知识。
因此,单单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不得“小学化”,这就需要立法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由教育部门下发禁令——教育部门下发的禁令,只能针对体制内的学校、幼儿园,而很难管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提供学前教育的社会机构,大多属于工商注册、工商监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范畴。国外禁止幼儿园、早教机构上小学化的知识,是通过立法方式,而非颁布行政规章的方式,因此,这对所有幼儿园、社会早教机构都适用。
其次,我国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还与目前的升学评价制度有关,我国中高考虽然在推进改革,但是,由于在录取制度方面突破有限,还主要是按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录取,因此,从小学开始,很多学校就集中关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其他与中高考无关的科目,都成为学校的副科或者豆芽科,近年来,这种做法,进一步蔓延到幼儿园,演变为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不少家长就用幼儿园在与中高考对应科目上的“教学成果”,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根本不理会社会舆论要求幼儿园教育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人格、发展学生身心的的呼声。家长们带着孩子见面,考孩子的就是会不会做两位数的加减,会多少汉字和外语单词,如果一个大班的孩子连10以内额加减都不会,必定会引来异样的眼光。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可能打破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把教师、学生、家长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这还引来一个问题,当幼儿园不教“小学化”的知识后,怎么评价幼儿园,有很多家长担心,幼儿园会不思进取——告诉家长都到校外去找培训机构,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要让幼儿园形成新的办园理念,开发游戏、设计活动,让孩子在游戏、同伴活动中,提高认识能力,形成好的品质、习惯。这就需要改变传统对幼儿园进行行政管理、评审的方式,而应该引入专业同行评价。
因此,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真正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这不是靠一道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度改革,给所有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否则,行政就是按规章进行治理,治理也可能就是一阵风,难以产生持久的效果。据了解,有一些幼儿园在迎接检查时,取消英语、算术等学习,而在平时却给学生上两位数的加减,还要求家长配合,不要说出去,而家长也为幼儿园严守“秘密”。这就把治理变为了“猫鼠游戏”。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不能成“猫鼠游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