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新政策原则上应在2012年12月也就是年底出台,年底渐渐逼近,异地高考政策却迟迟未出。知名评论员舒圣祥称,高考公平才是本质问题 异地高考只是伪问题。
舒圣祥
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出台。与其他地方大大方方很快推出方案相比,作为现行高考政策既得利益者的北京、上海、广州,却一直扭扭捏捏不肯拿出文件。北京市教委日前终于表示,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提交北京市委市政府审定。(12月3日《人民日报》)
虽然我们不知道北京市的异地高考方案,是否借鉴了上海市的积分制,抑或限制得更加严格;但身为北京市教委,其维护本地利益的立场决定了这一异地高考方案的含金量不可能很高。结果就是,京籍家长与非京籍家长、沪籍家长与非沪籍家长之间的辩论或曰骂战,随着异地高考升温而愈演愈烈。
北京家长反对异地高考,称放开后红利也轮不到打工子弟;沪籍青年怒斥“上海不需外地蝗虫”,外省女孩“约辩”……在既得利益面前,屡见不鲜的地域歧视疯狂上演,诚如教育学者所言,本地家长们“将特权当作了福利”。
可辩论的另一方,也就是那些急切呼吁放开异地高考的家长们,其实又何尝真正重视高考公平呢?虽然公平正义出现在他们的维权声音里,可本质上,他们也无非是为了有机会分享北京、上海、广州的高考特权罢了。
不知道安徽、江西等原本就处在高考公平受损一端的教育部门,会否对异地高考制度觉得有些无聊:异地高考本来是北京、上海、广州等高考特权地的事情,我们却也得跟着出文件凑热闹,可是谁会来呢?人家都往有高考特权的地方去“蹭”阳关道,谁会傻到往更难考的地方去“挤”独木桥?
事实上,眼下的异地高考争论就是这样,本地家长固然要维护自己孩子的高考特权,而外地家长也不过是想要分享这一特权而已;除此之外,谁还去管什么高考公平呢?
我想说的是,所谓异地高考原本与高考公平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在哪里参加高考会成为一个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行高考制度在地域资源分配上严重不公。贫富悬殊的收入分配尚且要进行制度改革,为什么人人可见的高考不公却只字不提改革计划,只在异地高考这样的伪问题上,任由地域歧视情绪发酵,任由地域对立情绪滋长?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的科举,是国外的高考,还是国内公务员考试等各类招考,都不存在户籍的问题;唯独我们的高考却如此强调户籍,并且因为户籍不同而机遇悬殊,这难道不是很可反思的吗?
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地单独出题的逆潮流倒退,以及院校分地区安排录取指标的人治。为什么几乎所有全国性的考试都是全国统一试卷,唯独高考要各地单独出题?这一改革的起因,本质上是为了迎合院校分地区安排录取指标的人治。
在我看来,由地方财政支持的地方院校适度优惠本地生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北大、清华之类依靠全国纳税人拨款运作的全国性部属高校,实在没有理由人为分地区划出录取指标计划经济的人治指标在很多领域都得到更正,唯独高等教育却死守不放,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全国统一试卷,一年举行多次考试,允许考生以最佳成绩参与录取,地方高校可以适度倾斜本地生源,部属高校一律全国按分录取要让高考在考试制度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公平,其实就这么简单。放弃高考公平的本质议题不谈,在异地高考的伪问题上任由民众互骂,谁能告诉我们,高考公平改革为何比收入分配改革,还要迟滞还要艰难?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话题:开放异地高考还有多远?
【高考公平是本质问题 异地高考系伪问题】相关文章:
★ 网瘾是一种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