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很少有人不焦虑:从托儿所开始就焦虑能不能上个好的托儿所、最好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大学毕业了焦虑是不是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工作焦虑是不是可以赚钱、提职,然后焦虑是不是找到一个好的对象、然后结婚,要不要准备结婚的房子,再然后焦虑什么时候抱孙子,有人把这叫中国式父母的焦虑,新时代来了,焦虑并没有减少,新时代的父母更加焦虑,甚至在准备怀孕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式父母焦虑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期望太高,或者说对自己要求过高,在压力之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将压力沿袭给了孩子。
一线城市父母的焦虑更高,因为压力更大,北京海淀,这个号称宇宙辅导中心的地方,全国高校的聚集地,家长的平均学历非常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同时这里的家长也非常焦虑。
既为人母,我总要做点什么
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妈妈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负责。一个人负责自己的人生都何其艰难,更何况是负责别人的人生。在多种想法与期待,失落与彷徨的冲击下,焦虑成了家常便饭。
我有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企业高管,年收入总计要以百万为单位。但是他们最忧愁的事情,就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儿子今年上初中,成绩也就中等。疫情期间,在家不好好听课,总是抱着手机,最近还发现了早恋的倾向。每次提到儿子他们总是忍不住叹一大口气,各处求办法治治儿子。
有人逗他们说:你们担心什么啊,留下的钱够他花一辈子了。
他没有自己赚钱的本事,光吃老本怎么行?
你怎么知道他将来会不行?
就他这样的,好吃懒做,成绩不好,社会上怎么可能有容身之地?
那你们是天生就行的吗,你们从小就勤劳勇敢,都是学霸吗?
别人劝的道理都懂,可真到了自己心里,就知道想要做到不焦虑真的太难了。
父母越是优秀,越是追求完美,对细小的问题和错误也就越敏感。孩子犯了错误会激发父母的羞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继续加强对孩子的控制。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想要摆脱控制,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么往往会采用一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糟糕来对抗妈妈的完美。于是,父母焦虑想要控制孩子糟糕父母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想给孩子太多,其实是想给自己内在的小孩
UC大数据发布的《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指出,导致家庭焦虑因素的前两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奶粉、生病、学区房、入学,这些词语都是当代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压力来源于此,别的孩子一出生就是最好的吃穿,最好的营养品;别的家长都在争先恐后为孩子挣一个学区房出来,我们做不到的话,那岂不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们不怕自己输,就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输。
进口奶粉,高端辅食,美味零食,名牌穿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一项,都成了妈妈们的必争之地。家长为什么对于给孩子更好的如此执着?因为我们总是把对内在自己的爱惜,折射到孩子身上。
父母渴望什么,就总是希望给孩子什么。尤其是我们小时候求而不得的,不曾拥有的美好,必须要捧到孩子面前。可实际上,我们只是想给内在的自己一份弥补。我们也在默默担忧,担忧自己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
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的严重
其实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当我们深度剖析焦虑的背后,发现它有期待,有失落,有担忧,也有恐惧。父母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分离。我们总觉得是孩子离不开大人,可实际上,是大人离不开孩子。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送女儿去幼儿园的场景。我想象着女儿未来在这里玩的场景,那一排小椅子她会坐在哪里,周围的小朋友都不认识她会不会哭,她会不会不好意思找老师要水喝,会不会表达不出来想上厕所的意愿,会不会伤心时候找妈妈找不到哭到嗓子哑想到一切的未知,想到自己狠心把女儿丢到幼儿园,我的眼泪都会忍不住流下来。
到了晚上放学,我早早在校门口等着她。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她会和我一样热泪盈眶,仿佛久别重逢。没想到她非常开心,还高兴地告诉我:原来小马老师是姓马,而不是吃草的小马。孩子远没有我们想象地需要我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与我们渐行渐远。可是我们总想为他们做些事情,否则怎么能够心安呢?
查字典网小编希望中国式父母如果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对孩子的理性教育,多一些对孩子的包容和道德理解,那么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也就会少了很多。
【中国父母三大焦虑原因出炉 对自己和孩子期望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