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网小编经常听到宝妈,尤其是一岁宝宝的妈妈,经常担心孩子的说话问题,一旦孩子在书本上写的应该说话的时候还不能说话,就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哑巴,甚至口鼻长泡,饮食睡眠都很受影响。
查字典网小编告诉你,其实大多数宝宝都是正常的,除了少数病理性原因,影响宝宝开口说话早晚的因素通常都是来自家庭中的父母,也就是父母和宝宝的交流时间多少有关。
如果家长经常跟宝宝讲话,那么宝宝对于声音的触觉也会变得比较敏锐;反之,则可能限制宝宝的语言发展。今天,查字典网小编整理了儿童家庭语言发展的几个常见误区,方便家长们自查避坑。
认为宝宝听不懂就很少与TA交流,结果影响了语言发育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宝宝的学习能力很强,当父母说:宝宝,我是妈妈/爸爸宝宝,饿了吧?吃奶吧。等等,时间一长,这些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脑子里。随着智力发育,再经过多次的语言重复,宝宝就明白,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的;肚子饿了,吃了奶就不饿了。
到了1岁,宝宝随着大人反复的爸爸妈妈提示,自然也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TA说:宝宝,你的球呢?TA会转身去找,说明宝宝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这样慢慢地就促进了TA的语言发育。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延缓了宝宝的语言发展
有时宝宝已经明白了成人的话,但可能还不会说出来,有些家长总在宝宝没有完全表达出意愿时,就满足了TA的需求,这就让宝宝失去了很多主动表达的动机,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宝宝语言发育。因为不用说话,别人就能明白TA的意图,要求达到了,当然不用被迫开口了,因此家长们一定要给宝宝留有表达的空间。
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从而影响宝宝说完整的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一词句、多个词句、完整句子这三个阶段,父母要了解这一规律,恰当地引导孩子向更高的语言阶段发展。
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TA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跟宝宝讲话,这样做很可能会拖延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宝宝提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家长正确的语言示范,让宝宝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从而造成宝宝发音不准确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造成的。
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现。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发音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使孩子无所适从
有些家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3岁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宝宝1-2种正确的语言,更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查字典网小编家的宝宝说话比较早,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就是我经常在宝宝面前说话,各种各样的话题不停地说,不同的词汇不断重复,等他会说了,再增加一些其他的词汇,时间久了,就会说很多话,2岁多一点就能正常和我们交流,一点浅见,希望能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家长陷入了这些常见误区】相关文章:
上一篇:告别夜间把尿,还孩子完整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