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孩子的小时候对其整个人生的重要性,在刚怀宝宝的那一刻就想把最好的都给他,却又不知道,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是什么。尤其是在宝宝一岁前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照顾宝宝,其实,家长在抚养这个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切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用实验的方法对婴幼儿的依恋做出了研究。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模式的观察、记录、分析,安斯沃斯将婴幼儿的依恋分成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虽然这三种亲子依恋关系的核心都是依恋,但是反映出孩子的人格特点、行为表现却有相当大的区别。
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会对和父母的分离表现出伤感,但并不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
这类孩子将妈妈视为安全守护者,有妈妈在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安全,会很安心地进行玩耍。即便是进入陌生环境也能保持情绪稳定,并且进行积极探索。
当妈妈离开或者陌生人进来时,虽然探索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会表现出一些苦恼情绪,但不会有特别强烈的不安感。
2、反抗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时刻会警惕妈妈是否离开,当妈妈陪伴在身边时还会注意观察妈妈的动向。
当妈妈离开时,会表现出伤感和焦虑的情绪,并且还会展现出极度的反抗,与父母团聚时会表现出寻求亲近和拒绝交流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
这类孩子的妈妈常常错误的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形成跟孩子和谐相处的节奏。
3、回避型依恋
妈妈在不在场并不会对这类孩子产生影响。当妈妈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紧张或者焦虑的表现,当妈妈返回时,也往往不予理会。
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类孩子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游戏。可千万别觉得孩子这样省心是好事!
回避型依恋是一种比较糟糕的依恋状态,这类孩子并未形成对父母的依恋,所以有人将他们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如果妈妈经常表现出拒绝,对孩子情绪不敏感,时常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需求反应迟钝,那么则有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这种可怕的回避型依恋。
1990年梅因等学者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依恋。
4、混乱型依恋
这类依恋被看做为最不安的依恋状态,表现在孩子对与他人交往非常消极,而对父母一方的依恋感特别强烈,具有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一种比较病态的依恋。
这类孩子的母亲大概率会常虐待孩子,对孩子的看护不连贯、不规律,对孩子的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有时候强烈亲近,有时候强烈回避,因而致使孩子的情感混乱和矛盾。
因此,亲子依恋研究专家斯若非认为,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与母亲间温暖、亲密和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孩子以后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在这四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最理想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可以使孩子充满自信、热爱探索、有求知热情、富有同情心和坚持性,在自我控制、社会交往与合作方面都会有更好的表现,更容易拥有成功的人生。
而另外三种消极的依恋关系则可能导致孩子焦虑、孤独、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缺失信任感,容易陷入敌对情绪。
因此,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孩子们刚出生,就像动物一样,也有印刻效应,他们会对他们身边经常出现的人产生依赖,一旦这些人离开,他们也会有各种情绪,比如哭。查字典网小编说,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依靠,而父母也不要辜负了这个依赖,因为依赖是一种爱。
【婴幼儿行为模式有区别,三种类型核心依赖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