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 去学习各种方法, 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
但是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他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价值的,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这样起码能得到别人注意,有的孩子
学习成绩不好,约会沉迷游戏,在游戏的世界里寻找价值。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那么,家庭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呢?下面这四点是关键: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心理学专家罗近月曾说过:
好好被爱过,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气来源。
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是从小获得的爱和安全感。
有些父母爱孩子,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感受不到那份爱。
有些父母爱孩子,总是带着条件,成绩好、表现好的时候是一种态度,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又是另一种,甚至会撤回对孩子的爱。
这种有条件的爱,只会让孩子觉得成绩等外在条件比他自己本身更重要。
渐渐地,孩子自己也习惯用外部条件来评价自己,自信心很脆弱,过分依赖来自他人的认可。
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应当多陪伴孩子、多一些亲密的互动、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表达理解;
当孩子不符合期望的时候、犯错的时候、失败的时候,依然能表达爱和支持;
不管什么时候,都让孩子明白有爸妈在,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尊重孩子
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才会懂得尊重自己,这是自信心产生的基础。
尊重孩子具体表现为:
和孩子说话时注意语气和方式,平等沟通,不大吼大叫;
重视孩子的感受,懂得倾听,表示接纳和理解;
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动用孩子的东西前要经过他的允许;
允许孩子有秘密,不侵犯孩子的隐私。
来自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让孩子产生自尊、自信。
欣赏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3-6岁的孩子正处于主动和内疚的冲突中。
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的探究行为受到鼓励,他就会形成主动性,乐于创造和探索。
而如果他的独创行为总是被嘲笑、打击,内疚感就会超过主动性,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信心。
很多时候,孩子的动力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和欣赏。
如果没有妈妈的欣赏,爱迪生可能就会被当做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耽误了一生,不会成为后来的天才发明家;
如果没有妈妈的欣赏,到月亮上去可能只会是阿姆斯特朗的一个梦,他不会成为后来的登月第一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潜能和自信,就在父母的比较和打击中消失殆尽。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懂得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欣赏他、鼓励他,少一些比较、否定和打击。
信任孩子,放手让他多做、多尝试
《人性的弱点》中写道:
培养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儿,获取一次成功的体验。
一个人自信心的最重要来源,就是能力的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果父母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什么都不让他做,除了不利于孩子独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被削弱。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舍得放手,多信任孩子,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允许和鼓励孩子多尝试和探索。
不过多地干涉、控制孩子,给孩子机会自己做选择、做决定。
在这样充分的自由和具体的实践锻炼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自然会越来越自信。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这四点是关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