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智商很难区分两个聪明的孩子,实践智力的缺失很可能扼杀天才。《异类:成功的故事》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用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耶鲁大学斯滕伯格教授提出的实践智力。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涉及判断和评估想法的分析智力、涉及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意智力以及涉及使用、利用和应用策略、思想和事实的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经验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实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在斯滕伯格看来,经验知识是成功智力的一个方面,可以帮助人们适应周围的环境。可见,培养孩子的实践智力也是父母的必修课,是孩子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必备技能。
父母的养育意识 比孩子的智力更重要
《异类:成功的故事》描述了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天才。其中一个名叫兰根,智商高达195。他的单亲母亲养育着4个不同父亲的儿子,而兰根是长子。由于童年悲惨的成长经历,兰根的实践智力非常有限,连续两次与大学擦肩而过,苦苦地挣扎在生活底层。另一个叫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人类第一颗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的领军人物。奥本海默童年时的智商与兰根相当,从哈佛毕业后到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曾与导师发生矛盾并发展到极端想法,后来因事情败露而被校方询问。经过长时间协商,奥本海默并没有受到制裁和惩罚。
基于两位天才迥异的人生,格拉德威尔设问道:假如奥本海默处在兰根的位置,他能保住里德学院的奖学金吗?他是否有办法说服教授把课程从早上调到下午?答案是肯定的,却并非因为奥本海默比兰根更聪明,而是对于如何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更有悟性。
格拉德威尔认为,实践智力具体包括懂得在面对一个人时,该说什么话、何时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能力如同一套程序化的概念,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却能够自如应对。这是一种正确了解形势,从而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与智商测试所考察的逻辑分析能力完全不同。一个人可能有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但缺乏实践智力;也有可能有很高的实践智力却没有逻辑分析能力。或者如同奥本海默一样幸运,两种能力都很强。
在格拉德威尔看来,实践智力是一系列可以习得的技能,获得这些技能的场所就是家庭。他借用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里奥的科研成果,用两种教育模式来区分家庭养育风格的不同:用协同培养教育模式的家长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用自然成长教育模式的家长只负责抚养子女长大,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同教育模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能力。协同培养模式的家庭里,孩子的成长机会更加富足,体验更多,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复杂的组织与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知道如何自信舒服地与大人交往,在需要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自然成长模式的家庭里,孩子常常具有疏离、疑虑和有强迫症的性格特点,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找到实现目标的适当途径与有效方法。
美国著名的特尔曼研究表明,两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行为举止和后天成就相差极大。研究人员把3组成年人进行对比研究,A组是成功人士,有律师、医生、工程师和学者,B组是中等水平的人,C组没有按照预期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有的甚至失业。研究发现,A组的家庭多为协同培养风格,C组多为自然成长风格下长大的孩子。也就是说,如果出身于家长没有养育意识的家庭,几乎没有一个天才儿童单凭自己的智力能获得成功。
为孩子提供有益的训练机会和真实的成长环境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从构建内部环境、创设外部环境、规避直升机式养育等几方面培养孩子的实践智力。
有利于孩子发展实践智力的家庭内部环境,主要体现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上。培养孩子的核心任务是引领孩子成长,协助他们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是孩子最先互动的社会人。如果希望孩子掌握一套适应社会的实践智力,父母就得让孩子从小获得发掘与训练实践智力的机会。
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家庭公约、家庭会议以及任何家庭决定中,确保孩子有一席之位,确保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发言权、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决策权。要做到这些,父母必须发自内心地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或附属品。家长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的校长,跟孩子说话时总是弯下腰让自己和孩子一样高,这样的交流方式就是强调尊重孩子的重要性。
专制守旧的家庭氛围显然不适合实施协同培养,家长要规避打是亲来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陈旧落伍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拉里奥认为,协同培养意味着父母不会硬性下达命令,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尤其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同的是,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
我们都知道环境塑造人。既然孩子终究要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父母就必须为他们提供有益的训练机会和真实的成长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为孩子建造家庭内部环境,并非特意构建一个真空式的成长环境,这样的成长环境既不真实,更不利于孩子实践智力的锻炼。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社会化有更高的需求。他们希望走出家门,去认识和交往除了家人以外的朋友,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因此,家长要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会,促进孩子的实践智力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当然,在孩子走出家门体验人际交往和了解世界之前,父母要确保在家庭里给以足够的实践智力训练,以免孩子以纯粹自然人的状态一头雾水地走出家门去闯世界,以至于处处碰壁、伤痕累累。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意识、社会公德、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环境保护、个人权利等方面的原则与规则,要尽早教给孩子。这些必备常识有助于排除孩子对社会的疏离与疑虑,消除孩子对人际交往的胆怯与恐惧,帮助孩子建立与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直升机式养育其实是剥夺孩子的权利
直升机式养育,是指父母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动向,牢牢掌控孩子所有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犹如孩子头顶上低空盘旋的直升机。直升机式养育的家教方法是典型的好动机坏结果,也即好心办坏事。
但是,直升机式养育方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很难被辨别。因为这样的父母总是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地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工作与事业。他们时刻担心孩子是否饿了、渴了、冷了、热了、病了或者痛了。总之,不管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身边,时刻等待孩子的召唤。
直升机式父母竭尽所能地让孩子远离伤害和失败,也不愿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他们这样不顾一切地爱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在孩子弱小无力挣脱和反抗的时候,一次次剥夺了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让孩子一点一点地变得无能与弱智。
直升机式养育的最致命之处,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协同培养家教模式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孩子的权利意识,也就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懂得如何引起别人的重视,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互动,懂得如何在各种场景中应付自如。这些能力就是实践智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父母的身份本该是孩子的知识性引领人,直升机式父母却把自己降低为保姆和保镖,大包小揽了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一切。他们不为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创造条件,而把自己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结果往往南辕北辙。一方面扼杀了孩子实践智力的发掘与发展,弱化了他们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习惯于父母羽翼的保护,孩子很容易养成懒惰思想与依赖心理,成为长不大也不想长大的巨婴,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
实践智力是预测孩子在未来工作中表现如何、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是孩子走进社会、步入职场必不可少的社会化技能。家庭是培养孩子实践智力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培养孩子实践智力的重要老师。智慧的父母懂得积极主动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规避直升机式养育方式,用协同培养模式发掘孩子天分,培养孩子主动性和技能,引领孩子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贾琼 作者系吉首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著有《享受孩子成长留美教育博士十八年教育手记》)
【缺失实践智力可能会扼杀天才】相关文章:
★ 网瘾是一种瘾吗?
上一篇:专注力差就是感统失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