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4-02 收藏 投稿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好的名字不仅叫起来要好听,而且还要好记,能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可这名字是由长辈起的,由不得本人。而长大后,常有人因各种原因而改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好、追求、理想和抱负。如毛泽东原名毛润之、周恩来原名周翔宇、李大钊原名李耆华、瞿秋白原名瞿霜、刘少奇原名刘渭璜、向警予原名向俊贤、萧楚女原名萧树烈、罗亦农原名罗善扬、张太雷原名张曾让、董必武原名董用威、邓颖超原名邓玉爱、徐特立原名徐懋恂、李鹏原名李远凡、陈毅原名陈世俊、徐悲鸿原名徐寿康、茅盾原名沈德鸿、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巴金原名李尧棠、金庸原名查良镛、刘德华原名刘福荣、成龙原名陈港生、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等等。
再往深处细瞧,发现一些人的名字不仅改了,而且是用数字表示的。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呢?
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原名马桂福,说相声不久,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马三立。取儒学的“立德、立功、立言”之意,在舞台他解释自己的姓名时说:“我的名字不好,这马剩三条腿,还凑合立着。”充满幽默感的“包袱儿”每次抖起来都大响。
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原名钱秉穹,他在家乡孔德学校读书时,舅父徐世燕送给他一幅风筝画——鹰图,并赠言:鹰有三强,目光敏锐,翅膀矫健,爪子锋利。而且鹰在当地被视为吉祥神鸟。钱三强的父母十分欢喜,遂将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还特别解释为“德、智、体”三育皆,尤其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922年,他从法国留学回来,毛泽东说他的名字太难叫,遂按谐音改成李能至。后来,他到上海搞工运,一次,邓中夏抱怨李能至这个名字太文了,恰好这时路边站着三个工人,就说就叫三立吧?李能至想了一下说,就叫李立三得了。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著名画家张大千,原名张正权,他家里信奉的是天主教,但他却对佛学颇感兴趣。1920年他21岁时,因相恋的表姐早夭,一度曾产生过不婚不娶的念头,背着家人先后到松江禅定寺,宁波观宗寺出家当和尚。“大千”就是禅定寺逸琳老方丈为他取的法名。
一代伟人邓小平,原名邓先圣。5岁时,邓先圣到村里的私塾读书,私塾的老先生觉得孔子才是圣人,邓先圣这个名字取的不妥。遂改为邓希贤,希望他将来成为贤人。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这时,邓希贤受党中央指示到武汉工作,自己改名为邓小平。
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其五,原名刘敏珩。1938年2月,他接受派遣前往国民党卫立煌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认为刘毓珩这个名字对国民党来说太熟悉,建议他改名。当得知刘毓珩的母亲姓陈后,就说:“那就取一个封建一点的名字,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就叫陈其五吧,五世其昌嘛!”从此,刘敏珩就改名为陈其五了。
其实,以数字作自己的姓名,在我国古代就有了。从古书里面就可以找到,如明成化年间的一善,系河北定州人,曾任蒿明县丞相。明代正德年间的七希贤,曾任永春县训导。到了唐代,数字名已形成风气。清朝时满族人更喜欢这样取名,据不完全统计,仅乾隆年间写入官修史书中的数字名就有110个,民间尚不算在其中,如七十五、八十六等。六·十七是清代《游外诗草》和《台阳杂咏》的作者。七·十一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著有《西域闻见录》。这些怪异的数字名,据说是在小孩降生时,根据其祖父母的年龄或父母的年龄之和数,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
【宝宝起名——名字、改名与数字名】相关文章:
★ 羊年宝宝起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