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1-06 收藏 投稿
日本人的姓氏,很多是用数字表达的,比如三木、一井、伊藤三郎、长野四郎等等,数不胜数。别看数字“一二三”在日本都可成为姓氏,日本人以数字为名习以为常,其实中国数字姓名的历史要比日本早得多。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4世纪中叶,大和政权的成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产生姓氏。天智9年,即公元670年,开始编制最初的户籍,即日本史上的《庚午年籍》。也就是说日本有姓氏始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中国用数字给人取名,清代阮葵生在自己著的《茶余客话》一书中提到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在唐代,中国古籍中能见到大量的数字姓名,所谓“以行第系于名者”。例如:白居易又称白二十二,秦少游为秦七,黄庭坚为黄八,韩愈为韩十八等。
朱洪武撰写的《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中载,朱元璋(右图)祖宗五代名字都含数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仲八,生三子,第三子名百六。百六为朱元璋高祖。朱百六养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有四子,长为初一,次为初二,三为初五,四为初十。朱初一即为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仅两个儿子,大的称五一,小的叫五四。五四是朱元璋之父。五一、五四各生四子,五一之了名字依序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五四之子名字依序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之父后改名“世珍”,母名陈二娘。而朱元璋的原名则叫重八,朱元璋是他打下大明江山后才易的名。
古人具体是怎么用数字作名字的?又是些什么人在用数字取名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数字取名?
在中国古代,以数字为姓名的有三种情况:一为姓是数字的,如:一善——明成化年间河北定州人,曾任蒿明县丞,九嘉——唐代夏津人,在高祖武德年间做翰林学士;二为名是数字的,如上文中提到的秦少游秦七,黄庭坚黄八,李白李十二等;三为姓、名都是数字的,如六十七——清代人,《游外诗草》和《台阳杂咏》的作者。七十一——清代乾隆年间进士,《西域闻见录》作者等。
用数字作名字,在唐朝已形成风气,清朝时满族人更是热衷于数字取名。据不完全统计,仅乾隆年间写入官修史书中的数字名就有110个,如六十七、七十五、八十六等。那么这些数字名是根据什么起的呢?大多数是在小孩降生时,根据其祖父母的年龄或父母的年龄之和数,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唐朝时,那些数字名则是表示同祖父母或同曾祖父母兄弟之间的排行。
名字即数字,有时候会很有意思。如果碰上一些均取数字姓名的人,说起来如同绕口令。比如:如齐千五同齐万四打齐万念五、魏四六告高四八杨百三偷牛事、杨五六欠钱十九钱六十九贯。仅仅是听这一堆名字估计就晕了,再要判断什么是非可真不是容易的事。
古时,是些什么人在以数字作名字呢?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乡下百姓占多数,还有的人虽已有较雅之名,但因为祖辈一直有数字姓氏沿用,随习俗也便有了数字之名。
百姓用数字取名,简单易行,不必求助于他人。虽无多的意义,但简单好记,而且还可以明了其排行,一举两得。如兄弟两人之间,一看便可知王七要比王六小,王七是弟王六为兄。
女子也不例外,也会用到数字姓氏。例如唐宋时,女子一般不取名,而是论排行,叫作“某某娘”。于是,在杜甫的《观以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的“孙大娘”,韩愈在《祭周氏二十娘子文》里有“周氏二十娘子”,唐小说中有黄四娘、荆十三娘等。但大户人家的小姐,或者有文化内涵的女知识分子,当时却是有名有姓的,如蜀妓薛涛、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等等。数字取名的习俗一直保持到晚清,现今仍有极少数人在用,比如“周一飞”等。
【宝宝取名——并非日本独有 中国古人以数字为名之习】相关文章:
下一篇:婴儿起名——世界十大最不雅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