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12-16 收藏 投稿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有“学人之小说”之称,书中人物的取名极为考究,多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方鸿渐,这位《围城》主人公的名字的取义,就出自《易经》。
《易经》“渐”卦有“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又作陆,逵)”的卦文。鸿指鸿雁,渐是渐进之意。卦中的这只鸿雁由海上飞来,先后栖息于滩头、岩石、陆地、树木、山陵、山头,以次而进,渐至高位。由此成典,“鸿渐”成一专词,本义即鸿雁渐进于高位,引申义则含进取之义,特别是喻仕进,即进身为官或仕宦升迁。钱钟书先生为《围城》主人公取名“方鸿渐”,即含有“鸿渐”进取的寓意。钱钟书对“愚而不诬”的方鸿渐,虽然不乏针砭、讥刺,但仍寄予期望,希望他能从荒唐、愚庸中清醒,彻悟,进取。为他取名“鸿渐”,就蕴含了这种期望。
由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我联想到中国历史上以“鸿渐”为名者颇不乏人。这些“鸿渐”的取名,也都出典于《易经》“渐”卦。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姓、其名、其字,都出自《易经》“渐”卦。唐人李肇《唐国史补》云:竟陵有一僧人在水滨得一婴儿,育为弟子,及长,以《易经》自筮,得卦文:“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以陆为姓,名羽,字鸿渐。这段记载表明,陆羽的姓、名、字,皆出自《易经》“渐”卦的同一句卦文。从中又可看出,当时人起名有喜从《易经》中撷取字词的习俗。宋代有位被称为“洛阳才子”的诗人,叫安鸿渐;另有一位宋人、姓陈名渐,字鸿渐。这两位鸿渐的取名,也都出自《易经》“渐”卦。
明代散曲大家王磐,字鸿渐。其名、其字都出自《易经》“渐”卦卦文:“鸿渐于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张鸿渐》,写的是河北卢龙县一位叫张鸿渐的名士的故事。此“鸿渐”之命名,也出自《易经》。蒲松龄在《聊斋》小说中仅写到他叫张鸿渐,未完整地介绍他名什么,字什么。但后来蒲松龄在自己编写的俚曲《磨难曲》(由《张鸿渐》改编而成)中,加写了这些:“自家卢龙秀才,姓张名逵,字鸿渐。”其名与字,皆当出自《易经》“渐”卦卦文:“鸿渐于逵”。
中国古代的人名,名与字的含义通常互相关联。这在历代诸位鸿渐的名字上反映得尤为明显。羽与鸿渐,磐与鸿渐,逵与鸿渐,这些名和字都关联得极为紧密。《围城》里的方鸿渐,虽然没有被细分出名与字来,但如果用中国古代人名的名、字相关的习俗来推究,那么我想他应该名干、名磐或名木、名陵什么的,而字鸿渐吧。
古人起名多“鸿渐”,反映出古人的一种人生愿望,即期望有所进取,特别是期望能进身为官。长辈给晚辈取名“鸿渐”,都是抱着望子成龙的期许,而所谓望子成龙,大都是望子成官。望子成官,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文化的一种表现,而取名多用“鸿渐”,则是这种官本位文化在取名习俗上的投影。
《易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影响至深至巨。古人起名多“鸿渐”,就是这种深刻影响的一种表现。
【婴儿取名———鸿渐与《易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