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12-11 收藏 投稿
中国人用作名字代号的方式还有许多。
地望为号:
一是以原籍为代号。比如"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柳宗元,一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遂有号"韩昌黎";一称故乡河东(今山西运城),遂有号"柳河东"。他们的文集,也分别称《昌黎先生集》与《河东先生集》。这种代号,民国时还很盛行,多如雪片的通电中,"项城"代表袁世凯,"东海"代表徐世昌,"黄陂"代表黎元洪,"河间"代表冯国璋,"合肥"代表段祺瑞,那是绝对不会搞错的。
一是以居住地为代号。比如苏辙和苏过的原籍都在眉山,但居住地栾城和斜川分别成了他们的代号,各有《栾城集》、《斜川集》传世。元代诗人萨都剌是蒙古人,因居雁门,世称"萨雁门",有《雁门集》。
一是以任职所在地为代号。如汉末孔融曾任北海相,世?quot;孔北海";唐代韦应物曾官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官爵名为号:
如班固曾任东汉兰台令史,人呼"班兰台";其弟班超出使西域有功,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两班不会混淆。魏晋"竹林七贤"中,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宫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再如唐代杜甫之"杜工部"、刘禹锡之"刘宾客"等,皆属此类。辛亥革命以后,"某大帅"、"某总长"、"某督军",直至今日之"某厂长""某主任"、"某老总"之类,大概也算是和这类情况一脉相承的代号吧。
尊称为号:
这种情况比较多地发生在学术界,多半是学生们对老师有个尊称,然后传开去成了代号。如宋朝周敦颐?quot;濂溪先生",吕本中称"东莱先生",明朝归有光称"震川先生",清初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
题识为号:
这种情况比较多地发生在书画艺术界中,先是书法家、美术家把镌有文字的闲章印在作品上,或鉴赏家把闲章印在作品上,统称题识。后来,有些题识便成了用印者的代号,如郑燮的"徐青藤门下走狗"、"老画师",齐白石的"木人"等。
特定指称为号:
一类是在同姓者的姓氏前加形容词,如"大戴"、"小戴",分指汉代经学家戴德和戴圣叔侄,他们编注的《礼记》亦分别称作《大戴礼》、《小戴礼》。又如晋代阮籍、阮咸叔侄,亦分?quot;大阮"、"小阮"。还有唐代,"老杜"指杜甫,"小杜"指杜牧;宋代"老苏"指苏洵,"大苏"、"小苏"则分指苏轼和苏辙。
另一类情况,是以若干姓氏并指特定的几个人,如"伊吕",特指商代伊尹和周代吕尚,都是所谓辅弼干城;"马班",特指司马迁和班固,都是一代史学大家;又如唐代"大李杜"和"小李杜",分指李白、杜甫和李商隐、杜牧;"元白",分指元稹、白居易,等等。
中国历代皇帝还有些特殊的代号:
一曰庙号,即皇帝死后,继承者和百官要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人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个某字便是庙号。唐以前,帝王谥号简约,故以谥号为死后之名,如刘恒称孝文皇帝,而不称其庙号为太宗;唐以后,帝王谥号繁复,全称不便,便以庙号为死后之名,如李世民称太宗,而不称其谥?quot;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了。二曰陵号,即皇帝死后所葬陵寝的名称,亦可用作其代号。三曰年号,元代以后,皇帝更换年号的情况罕有,故明清皇帝多可以年号为代号,如"嘉靖帝"、"万历帝"的叫法要比世宗、神宗普遍,而清代则几乎全用"康熙"、"乾隆"、"道光"、"光绪"等年号代称皇帝,特别是在老百姓的嘴舌上,这要比庙号和陵号方便多了。
凡代号均为他人所称,这是代号和别号、斋号的基本分界线;其次,常人代号大多生前已称,而帝王代号例为死后之名,这又是代号与谥号有相同亦有区别的地方。
【婴儿取名———代号大观】相关文章:
★ 蛇宝宝取名大全
上一篇:婴儿取名———起名字库
下一篇:婴儿取名———姓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