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12-09 收藏 投稿
现代人为追求个性,无所不用其极:穿名牌是一种,博出位是一种,甚至,取个独一无二的炫名字,也是有效的一种。
谁都想自己的名字能够非常特别,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响亮、动听、寓意好。名字不如意的,想方设法改名字;年轻的爸爸妈妈想破头也要给孩子取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在这个疯狂的创意时代,姓名也标榜个性和创意,是一个人的最大广告。
著名作家张爱玲关于取名有一段颇为精彩的文字:为人取名字是一种轻便的、小规模的创造。旧时代的祖父,冬天两脚搁在脚炉上,吸着水烟,为新添的孙儿取名字,叫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门楣;叫他祖荫,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记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里就多了一点六月的池塘的颜色。
现在人们取名字可没这么简单,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名字除了标识与符号的作用之外,更被寄予了一种象征与文化的意义。新浪网曾做了一个“姓名与时代”的调查,体现了名字与时俱进的特征,而个性,正成为取名字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个性名字吃香
在“能否接受非传统中文名字”的问题中,超过6成的人表示“很喜欢”,“能接受”。类似“成佳木子”这样的四个字的名字是不同于传统的中文名字,有近一半的人喜欢,而类似“李彼得”等典型的欧美名字也是一部分人愿意使用的非传统中文名。
名字越来越新鲜奇特。有的把男女双方的姓放在一起,自造复姓;有的让孩子自己姓一个姓。四字名、洋名越来越多,“金杨颜童”、“高山流水”不再新鲜;“洋桥春子”、“马拉多”、“乔伊娜”洋味儿十足。
专家认为:“这说明超过六成的人对起名持开放态度,希望起名能创新,更新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
80年代后爱中性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独生子女增加,不少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新颖的名字,因此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文名字出现了不同于以前的特征。
中性名字增多(49.58%),使用生僻字(45.49%)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文名字最主要的两个特征。
专家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重名增多,大家都希望避免,想在丰富的汉字中寻求更为独特的字,因此生僻字用得多。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字总被别人读错,或别人压根儿就不认识,因此现在的人起名更倾向于用较为简单的字拼凑出更有意义的名字,而以往被界定为某个性别专用的字现在不再专属某个性别。”
起名公司成为第二选择
父母起名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在调查中,有69.67%的人认为名字应该由父母来起。但值得注意的是,表示采用起名公司起名的人占到了12.56%,排名第二,取代了以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起名。
对这个现象,专家解释说:“其实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不同的含义,不止字面上,还有非字面的五行属相等含义。姓与名组成的字意、词意含有独特的义理解释,再配合字意、音韵、字形结构等方面,要起个好名字确实不容易。父母都希望给子女起个特殊、响亮、出色、好写、好听、好记,有所寓意而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名字,但由于个体文化水平不同,他们希望专业起名公司能帮他们做到,这是起名公司受欢迎的原因。”
【婴儿取名——拿名字拯救你我的个性】相关文章:
上一篇:婴儿取名——校园搞笑名字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