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按照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不变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饰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差别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体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饰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便宜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按照音乐的变革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体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差别动作体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析:教师和幼儿别离饰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
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环节包罗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包管。)
三、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饰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饰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资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更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饰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差别地方进行躲藏,既制止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便宜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安插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但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并且能够资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革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革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饰演大猫,幼儿饰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饰演大猫,其余幼儿饰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按照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本身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革玩法,不停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连结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心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学习和了解更多幼儿园优秀教案,请关注查字典幼儿网,竭诚为您提供。
【小班音乐优秀活动:猫捉老鼠】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班音乐优秀活动:橘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