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在经过多次扎染活动之后,大班幼儿已能理解扎染出现图案的原因;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如皮筋、小玩具、绳子等进行扎染;初步感受到用不同的扎染方法所出现的相应的图案及其位置等。但是,在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无意识地探索与发现,感受扎染的乐趣及图案出现所带来的惊喜,缺乏自主设计和有意识地创造与表现,随意性较大。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描述]:
大班活动 我设计的扎染手帕教学片段:
一、欣赏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扎的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好看吗?
幼儿:好看。
教师:你最喜欢哪块手帕?为什么?
幼儿1: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象火车道一样。
教师:象火车道一样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儿1:在手帕的角上。
幼儿2: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象块绿草地。
幼儿3 :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象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儿4: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象大海的波浪一样。
[反思之一]: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欣赏环节中教师注重激发幼儿感受扎染作品的美,大胆地进行想象,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为创造与表现美奠定基础。
教师:有的小朋友说这些手帕的颜色很漂亮,有的小朋友说这些手帕的花纹很漂亮,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呢?
幼儿1:这个象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儿2:这个圆形的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儿3:这个斜形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在扎皮筋的。
幼儿4:这个象火车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
[反思之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将已有经验和新的经验进行碰撞与结合。
二、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激发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的图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的方法。
教师:昨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儿:手帕的中间有一条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四个角上还有弧形的、象太阳一样的花纹。
教师:怎样才能让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儿1:先要把手帕对角折,然后再扎皮筋,就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儿2:在手帕的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
幼儿3:把四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进行比较。
教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一样吗?
幼儿:有点不一样,我们本来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儿:因为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了。只要选两个一样的珠子就行了。
[反思之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内容最能吸引幼儿。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帮助幼儿将已有经验进行整理与提升,明确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扎染出想要的花纹,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三、幼儿进行设计、扎染。
(1)提出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
(2)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教师: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样的花纹,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扎、染。
(3)幼儿设计图稿,并进行制作。
(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材料进行制作。)
(4)幼儿进行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边冲洗多余的染料。)
[反思之四]:这是让幼儿自由表现与创作的环节。在以往的扎染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无意识表现;而在今天的这个活动中,幼儿是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表现,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花纹,选择相应的材料与方法、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扎染,增强了操作活动的目的性。
四、展示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
(2)幼儿互相交流。
教师:我们都扎染出了哪些花纹?是怎么扎的?
幼儿1:我先在手帕的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就在手帕中间出现了圆形的花纹,在四个角上出现了象太阳一样的花纹。
幼儿2:我扎出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的,可是我发现太慢了,我又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教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的吗?扎染出来的手帕和原先设计的图稿一样吗?
幼儿1:我发现这块手帕和它的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四个圆有点偏了。
幼儿2:我发现这块手帕原先设计的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寻找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的时候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要把手帕折叠平整。)
[反思之五]:这种互相欣赏与交流的环节在美术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扎染活动中,因为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细节表现等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通过欣赏花纹、与设计图稿对比、交流扎染方法及置疑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感受到创作的快乐,还可以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相互分享学习经验,提高新的认识。
[案例反思]:
一、由于无论怎样扎、染都能出现艳丽的色彩和多变的花纹,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幼儿对扎染活动充满着积极的情绪。在过去的活动中,教师往往同幼儿一起沉浸在这份兴奋与快乐之中,却忽视了对扎染活动价值的思考与挖掘。难道在扎染活动中仅仅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奇妙的惊喜与成功的快乐吗?我们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哪些经验、促进哪方面能力的发展呢?在我设计的扎染手帕这个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与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有意识地创作与表现。当他们打开自己扎染后的作品,发现和原先设计的花纹是那样的相似之时,那种成功、那份自豪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当一个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一活动能给幼儿带来的价值,活动是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还是让幼儿原地不动?当我们能真正地从幼儿的发展考虑活动的内容与价值,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能自由创造和表现的平台,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与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并预测可能达到的经验和水平,注重引导幼儿将已有经验在新的活动中迁移与运用,促进新的发展。这个案例就是教师在了解了幼儿对扎染方法的掌握及对其所出现相应花纹的感知的基础上,给幼儿设计了一个新的挑战先预想、设计花纹,再进行表现,从平面设计到立体的创作,并创设了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
三、从幼儿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断摸索的痕迹,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差异。因此,为幼儿提供互相欣赏、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积极地进行引导幼儿对自我和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提出置疑,互相解答,让幼儿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分享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的重要途径。幼儿积极地展开思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使知识有效的建构。
【让幼儿在扎染活动中进行创造与表现】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科探室活动教案:会转的风车—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上一篇:美术欣赏与绘画:神奇的百果树
下一篇:美工活动设计: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