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 我选择的是一个托班科学活动。首先,考虑到西瓜是夏季的一种水果,幼儿已经吃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何抓住幼儿身边熟悉的物体来开展教学,帮助幼儿对西瓜的初浅认识进行提升,是设计此活动的依据。其二,考虑幼儿普遍都喜欢吃西瓜,西瓜味道甜甜的,很好吃,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作铺垫的原因之一。通过看看、吃吃、摸摸等多种感官感知西瓜,帮助幼儿提高讲述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把握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三,结合新《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普遍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观察还比较初浅等情况。基于上述三个原因的考虑,我选择了此次教学活动。 | |||
教学目标 |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体验吃西瓜时的愉快心情。 | |||
教学准备 | 西瓜若干只,(整只西瓜和切开的西瓜),小刀一把,小盘子、毛巾幼儿人手一份。 | |||
预设流程 | 幼儿的学习 | 教师的策略 | 课后的分析 | |
一、以神秘的口吻,引出课题。 二、观察西瓜的外表、颜色、形状等。 三、观察西瓜的内部。 四、切西瓜,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 幼儿认识西瓜,并能主动问好! 幼儿看、说、摸西瓜的基本特征。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认识西瓜的内部。 幼儿品尝西瓜。 | 教师先将布盖住。哎哟,哎哟,搬不动。哎哟,哎哟,搬过来了! 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提问:①西瓜长得怎么样? ②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③衣服上还有什么? ④摸摸、抱抱有什么感觉? 呀!西瓜那么重,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①西瓜好吃吗? ②味道怎么样? | 此处可让幼儿猜后不打开,让幼儿摸、抱、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此出提问有些难,幼儿的经验还不够。 此处可以先不要让幼儿看切开的西瓜,凭借幼儿的已有经验先说一说,然后再此基础上提升经验。 此处②提问太难,幼儿对味道一词不理解,或改问:西瓜甜吗?可能会更适合一些。 | |
教学反思 | 本次教学活动《红红绿绿的西瓜》结束后,虽然课前考虑到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幼儿普遍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探究的欲望不强,就此问题,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失败的原因作以下调整。 1、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时幼儿的无意注意容易随兴趣而转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游戏为主,增强趣味性,才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表达能力和观察的积极性。如:第一环节可让幼儿先猜、摸老师布袋内的物品,然后再拿出来给幼儿观察、讲述,这样可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在第二环节的观察、讲述、验证中,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2、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发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如:第四环节中,教师可和幼儿共同分享西瓜,体验分享的快乐。 3、要求应兼顾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经验都不相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对能力弱的孩子要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过高。如:第二环节中,让幼儿摸摸西瓜有什么感觉?幼儿都回答不出来,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 总之,本次活动的失败说明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能力、经验,选择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可以接受的。俗话说:只有那些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
【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红红绿绿的西瓜】相关文章:
上一篇:托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秘密
下一篇: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罐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