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收集各种纸盒,总能玩出不同的花样:或是围合;或是垒高。最让他们兴奋的是偶尔成功的“悬空表演”,总能引发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哇!我的纸盒会演杂技!”是啊,杂技演员能悬空表演,积木能悬空搭建……生活中有很多悬空现象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等待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运用。《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于是我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会悬空的纸盒娃娃》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盒悬空”的多种方法。
2.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3.对探索生活中悬空的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音乐。
2.辅助材料:铁块、木块。
3.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律动《一笔呀呀》入场。
(2)出示纸盒娃娃,引题。
师:今天有一个很特别的杂技团要在我们班表演一个很特别的杂技。你们猜一猜杂技演员会是谁呢?(幼儿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一样,那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杂技演员上场。(放音乐)你们看是谁呀?(牙膏盒娃娃)他要给我们表演一个悬空的本领,你们猜他能成功吗?
2.通过操作,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
教师演示成功的“纸盒娃娃的杂技”。(提示:纸盒娃娃身体的一部分离开了桌面,悬在了外面,这种现象叫悬空。)
师:纸盒娃娃还能悬空吗?老师也不知道,请小朋友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部分长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第一次试验)
师:谁能帮老师的纸盒娃娃在桌子上悬空的部分长一些呢?请一名幼儿出来操作。(提示:用手一点一点的让纸盒娃娃向前移动,不能掉在地上。)
教师做好记录,悬空的部分画上斜线,把做好记录的纸盒粘贴在记录表上。
3.通过操作,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有关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两种操作材料,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木块、铁块)?哪个轻,哪个重?
幼儿探索(教师提供“木块”让幼儿自发尝试悬空的方法:纸盒一头放在桌子的边沿,一头悬空)
师:木块也想和纸盒娃娃做游戏,小朋友想一想放木块的纸盒娃娃能在桌子上悬空成功吗?你能让悬空的部分变得长一些吗?(幼儿第二次试验)
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的部分最长?
幼儿探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现有材料,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到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有关。)
师:木块在纸盒顶端能让纸盒悬空的部分最长。
教师记录放木块的纸盒娃娃在桌子上悬空的长度。粘贴在记录表上。
4.通过操作,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1)幼儿探索放铁块的纸盒娃娃能不能在桌子上悬空成功?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第三次试验)
(2)教师记录放铁块的纸盒娃娃悬空的长度,粘贴在记录表上。
(3)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悬空越多。
5.迁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悬空现象
师:观察我们发现了纸盒娃娃的悬空现象,那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悬空现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观看幻灯片,发现生活中的悬空现象。(图片一:阳台。图片二:会悬空的房子。图片三:叠叠高。图片四:跳台)
6.做游戏:看谁的纸盒娃娃悬空的部分最长
师:今天,纸盒娃娃要去参加杂技比赛,杂技演员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忙,看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部分最长谁的纸盒娃娃就能参加比赛。(教师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
活动反思:
在科学活动《会悬空的纸盒娃娃》结束后,我对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实施及活动环节的安排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活动内容选择适当。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2.活动目标设定全面。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大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的目标。在活动一开始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纸盒娃娃,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激发了,很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利用木块让幼儿自发尝试悬空的方法:纸盒一头放在桌子的边沿一头悬空,孩子们兴趣十分浓厚,继续探索让纸盒悬空部分最长的方法,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移动式让纸盒悬空部分最长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知道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悬空越多。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3.幼儿积极主动“做中学”。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人,主动地猜想、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孩子们不断地在“做中学”活动中经验积累和品质形成的结果。
4.经验的迁移。科学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幼儿的兴趣点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由近到远的展现类似的科学原理现象,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而经验迁移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孩子能理解的基础之上逐步展开,达到拓宽视野、拓展思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悬空的纸盒娃娃”】相关文章: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