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与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质疑、操作、对比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望,能主动感知、累积、思考,从而逐步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经验体系。
例如,在一次小主播讲新闻活动中,我班的小主播播报了有关地震的新闻。幼儿议论纷纷,都说地震是很可怕的事情。
欣欣提出问题:地震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房子都会倒下来?
小睿说:别怕!如果地震了,我们就赶快逃跑!
小影说:怎么跑啊,要不要带东西呀?
此后,幼儿对地震现象和地震逃生方法产生了很多疑问。
为此,我带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认识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幼儿从中了解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
开展活动地震屋。带领幼儿去广州市劳动技校开展地震屋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在地震中的身体感受、尝试寻找地震躲避点、了解逃生小技巧等,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威力和危害,再次激发了对地震逃生的各种方法的探究欲望。于是,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活动由此生发了。
活动目标
1.掌握地震时逃生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制作地震逃生包,体验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利用常见生活物品进行安全自救,增强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简单科学知识。
(2)参观过地震屋并初步了解地震避险的基本方法和地震级别。
(3)玩过建构游戏搭建结实的楼房。
(4)参与过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了解简单的救护小知识。
2.材料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的一些可携带逃生物品:背包3个、电筒、钱币、玩具、水、几种食品、手机、毛巾、被子、笔、会响的玩具、医药箱子等等,专业逃生包3个,一些绘画用的彩笔和纸。
3.座位安排:
幼儿分成三组就坐。
活动过程
1.讨论、绘画、分类
(1)师幼谈话,巩固对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和地震逃生小技巧的认知。
谈话后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要不要带上东西逃走?要带什么呢?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究竟有哪些?
(2)讨论、绘画,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维持生命必须物品的了解。
幼儿自由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在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名称。
教师提供笔和纸,幼儿绘制出自己讨论物品的小图片。
(3)分类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画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用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选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吧!
操作要求:
把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分拣出来,去除不需要的物品。
幼儿把各种物品图片分类,选出在逃生中必须使用的物品的图片。
师幼共同将这些物品图片粘贴在活动室的空白墙面上。
展开讨论,进一步熟悉这些物品的性能和运用方法。
2.制作。地震逃生包
(1)依据墙面物品图片,提问: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什么物品逃生?
(2)幼儿分组进行选择物品,制作地震逃生包。
教师提供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若干食品的实物,没有实物的则由幼儿绘制小图片替代。
教师提出打包地震逃生包的操作要求:
在收集的所有物品中按照维持生命必须物品以及方便携带和保存进行挑拣,选择物品装进背包进行打包。
例如,在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两者中应该选择压缩饼干更方便携带和保存。又如,保温杯装的水、塑料瓶子包装水、真空饮用水包(真空饮用水包属于专业逃生用品,有保质期长且容易携带、包装不容易破损的特点),这三者应该首先选择最不易变质的真空塑料包装水,其次是塑料瓶子包装水,不应该选择容易变质的保温杯装的水。
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打包,巩固运用压缩充分利用空间的知识技能。
指导重点:适时启发幼儿思考:
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
比如;在地震灾难中很容易受伤需要急救,需要用到哪些物品?
在短时间里找不到食物来维持生命,可以准备哪些物品?
3.展示、互动与评价
(1)每组展示自己打包的地震逃生包。分组介绍逃生包里面选择携带的物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必须携带;其他组的幼儿可以对讲解的幼儿提出问题或不同的意见。
展示要求:
幼儿要对本组包裹中每件物品的作用进行讲解,可以对比其他组的物品从维持生命的作用、是否方便保存和携带等方面进行说明。
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止血贴,有的小组选择了绷带,选择绷带的小组可以列举绷带在急救的时候功用比止血贴多,有止血、捆绑、固定等作用。
(2)整理逃生包,借助他人讲述时学习到的经验,在本组的逃生包中增加逃生必须携带的物品或者清理逃生不必要携带的物品。
指导语:刚才的小组展示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其他组的很多好意见,现在各小组就运用这些好意见再来整理一次自己的逃生包吧。
(3)再次展示各组的逃生包,各组选出一位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解本组增加和清理了哪些逃生物品。
4.示范引导,分组观察
(1)提供专业地震逃生包,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物品的名称(哨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真空饮用水包、包扎带、简易雨衣、手套等)。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观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标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细节。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都来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在灾难发生时有什么作用?
(3)把幼儿分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专业地震逃生包进行对比、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们,专业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们刚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专业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点是什么?我们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缺点呢?
幼儿自主回答后,教师小结: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齐全很容易保存,但是价格比较贵。我们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较适合自己使用,但是还缺少一些急救需要的药品,而且刚才有小朋友发现了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很短,不容易保存,这点在准备物品的时候要注意。
(4)根据上述经验,再次分组整理地震逃生包。
指导语:现在你们觉得自己制作的地震逃生包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让我们来再次整理打包自己的地震逃生包吧。
5.经验迁移
(1)提炼与交流。
指导语1: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平时就要做好各种灾难逃生准备了吗?
指导语2:平时怎样做好准备,可以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呢?
(2)激发幼儿对今后科学发展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在交流中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如果你成为科学家,你想对地震逃生包做怎样的改进?
幼儿自主回答(实录):我想做出像叮当猫那样的大口袋地震逃生包,里面可以装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建很多可以伸缩的房子,折叠起来是很小很小的,可以放在地震逃生包里面
活动延伸
1.讨论活动:地震逃生包平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2.亲子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地震逃生包。
3.体验活动:参与园内地震逃生演习。
活动反思
选择适宜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非常重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也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本次科学活动,突出特色在于设置多种体验环节,让幼儿感知与地震有关的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调动已有经验,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先动手尝试再深人了解地震逃生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此更为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中也认识到拥有科学知识不但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拯救生命。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相关经验,我在活动结束部分还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幼儿回顾活动内容,也引发了他们探究更多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
专家点评(点评专家:刘霞,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5~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周老师设计的大班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充分体现了《指南》的这一精神。
该活动在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整个活动过程构思巧妙,层次清晰,从分组自主制作地震逃生包、分组展示交流,再次分组制作、再次分组展示交流;到探究比较专业的地震逃生包、再次分组整理自己的地震逃生包。
幼儿的操作层层递进,认识逐步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充分的自主操作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正确的科学经验,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树立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摘编自《教育导刊》2013.4.46~48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做个守信用的孩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吃不完,怎么办?—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