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分析
《打字机》这首乐曲是l950年美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所做,原为管弦乐曲,这里选用的是轻音乐曲。
打字机原文为“typewriter”,按美国俚语可译为机枪,按英国俚语可译为“击打”,从而本曲亦可理解为紧张激烈的格斗场面。小朋友们现在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在电脑尚未诞生之前,打字机曾经风靡一时,美国写字楼中处处飞扬着打字机的声音。安德森就是从这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他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衬托着快速灵巧的旋律,描绘出大城市写字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乐曲的第一段最为精彩,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采用顿音形式奏出,单纯而轻快,与伴奏声部打字机急速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出现的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7一一片忙碌紧张的气氛。因该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效以及紧张的节奏特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所以我们将这首世界名曲引入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
幼儿发展特点分析
首先,经过3年的培养,幼儿已经具备了聆听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并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音乐感受进行匹配,为此,此次活动中我们会关注幼儿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来理解此部作品;其次,幼儿对乐曲中铃铛的特殊音色非常感兴趣且很敏感,活动中可以调动幼儿自己的经验和动怍来表示铃铛的出现;第三,此首作品第五乐句速度快、铃铛出现密度大、节奏类型复杂,会给幼儿在听辨及表达表现上带来一定难度,但由于幼儿有看图谱的经验,对符号有一定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可采用视觉符号帮助幼儿梳理规律.将流动且看不见的音乐转化成可视的图谱,让幼儿通过视觉参与来精确观察和学习,梳理铃铛出现的次数及规律。
本次活动我们立足准确把握大班幼儿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用开放的心态聆听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充分尊重幼儿体验,支持幼儿自主表达,并尝试以小组合作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中铃声出现的规律。
2.用探究创编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用反思评价的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表达的水平,能够了解图谱是帮助理解乐曲的工具。
3.当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时,能够积极进行心理疏解,能以感谢的心态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在团体合怍时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打字机》音乐、
“打字机”动画视频、移动白板、水彩笔。
经验准备:之前播放过《打字机》音乐。
活动重点
通过肢体动作感应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色。
活动难点
通过肢体动作较准确地表达乐曲休止及切分处铃铛的特定音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打字机》全曲,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前几天我们听了一首音乐,今天请你再听一听,这个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这个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让你觉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认真倾听。
师:“还需要再听一遍吗?觉得需要再听一遍的请举手。”
约有8~1O名幼儿举手。
师:“我们为这几名小朋友再听一一遍,好不好?”
倾听后幼儿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1:“我觉得像是直梯在上行,上到二层又超重了,上厂三层又超重了。”
幼2:“我觉得是小朋友在弹钢琴,‘叮’的一声就说明下课了。”
幼3:“我觉得像是啄木鸟在给树治病,等到‘叮’的时候啄木鸟就飞走了,去治下一棵树。”
幼4:“我觉得像是上学快迟到了,就急急忙忙上电梯。‘叮’的时候有一个人要下电梯了。”
师:“噢,她跟刚才那个男生不一样,刚才是一个超重的故事,现在是一个小学生要坐着电梯去上课,到了一个楼层下来一个人。”
幼5:“没有‘叮’的时候,车在开,是绿灯,有‘叮’的时候是红灯。”
师:“他讲了一个发生在马路上汽车行驶的事情。”
幼6:“没有‘叮’的时候猫在抓老鼠,老鼠跑到洞里去了,猫伸进洞里去抓老鼠没抓着。‘叮’的时候老鼠拿大锤子砸猫的手,猫大叫了一声。
师:“他讲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猫在追逐老鼠,然后老鼠跑到洞里,猫伸到洞里去抓它。发生什么事情了?”
幼7:“‘叮’的时候老鼠砸了猫的手一下!”
幼8:“我觉得是有‘叮’的时候时钟在正常转,没有‘叮’的时候时钟就加快了。”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应乐曲中铃铛的特定音色。
先请一组小朋友上前随乐表演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车。
幼儿表演后,教师模仿表演幼儿做踩刹车动作:“这个动作是在干什么?”
全体幼儿:“踩刹车!”
师:“猜对了,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再请两组小朋友表演动物,一组扮演啄木鸟,一组扮演猫和老鼠。
表演后教师分别点评。
如针对猫和老鼠组:
师:“你们觉得谁是猫,谁是老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我觉得A是猫,B是老鼠,因为B做了一个砸的动作。”
师:“猜对了吗?”
扮演的幼儿微笑点头。
师:“对这两位小朋友的表演,有没有什么建议?”
幼1:“刚才有一点乱,下次商量一下,做一个不乱的猫和老鼠。”
幼2:“我有一点建议。下次可以在线上跑,紫点(地上的标记)就是老鼠洞,圈就是猫追老鼠的路线。老鼠在砸完猫后就跑到下一个老鼠洞。”
教师给予提建议的小朋友掌声,同时引导表演的小朋友接纳他人的意见。
(三)依据情景分组,各组创编律动,感应乐曲特定音效。
1.按故事情景分成小汽车组、啄木鸟组、猫和老鼠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2.各小组共同创编肢体律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幼儿进行建设性评价。同时各小组根据评价进行调整并展示调整成果。
1.小汽车组随乐表演。
师:“谁来给小汽车组提点建议?没发言的小朋友试试。”
幼1:“小朋友开车时要握紧方向盘。”
师:“噢,他驾驶的动作有些危险,下次驾驶时把方向盘握住了。”“还有没有别的建议?给这个小组也行,给某个小朋友也行。”
幼2:“穿蓝衣服的小朋友开车的时候总是跺脚,希望下次别跺脚了。”
师:“应该什么时候跺脚?”
幼:“‘叮’的时候。”
师:“‘叮’的时候红灯亮时才能踩刹车,接受吗?” (幼儿接受并说:“谢谢。”)
幼3:“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以后你们商量一下,做统一的动作。因为有的小朋友的动作有点乱。”
师:“那他们需要一些排练的时间。你们接受吗?”
师:“我们这个小组再来一遍,争取把他们提的意见都采纳了,好不好?”
幼儿再次表演后教师进行深入的引导。
师:“我有一个问题,怎么马路上没有红灯,司机也踩刹车了呢?”
其他小朋友都表示赞同。
师:“有一段马路红灯特别密集,这段路老有红灯,该怎样开车?”
幼:“开一次踩一次刹车!”
师:“我给你唱着,你来一遍。”(幼儿肢体表达得非常准确。)
师:“好,我们再给他们最后一次展示的机会,看他们能不能从红灯最密集的地方开过去!”
幼儿随音乐表演,同伴掌声鼓励。
2.猫和老鼠组随乐表演。
师:“仔细看啊,我们要帮助他们把这个追逐游戏玩儿得更棒!”
幼1:“小老鼠没有‘叮’的时候就砸猫了。”
师:“下次注意听到‘叮’的时候再砸。”
幼2:“小老鼠一直躺在地上,‘叮’的时候要快点起来。”
师:“要听着音乐坐起和躺下,也就是进洞和出洞的动作,好吗?”
(表演的小朋友对提建议的小朋友表示感谢,同时接受。)
幼3:“猫追老鼠,老鼠要跑到下一个洞里。”
师:“你跟老师试一下吧!”
(师幼配合解决问题。)
描和老鼠再次表演。
3.啄木鸟组随乐表演得非常好,博得掌声一片。
师:“谁先来表扬他们一下?”
幼1:“我觉得啄木鸟组的小朋友他们集合起来,先商量,商量好了角色,一个小朋友扮演的是大树,一个小朋友扮演的是啄木鸟,还有互换。”
(五)欣赏全曲,梳理图谱。
师:“刚刚我们玩过的音乐游戏里铃铛一共响了多少次?”
幼儿纷纷答:“4次。”“6次。”“听一遍就知道了。”
幼儿共同倾听一遍音乐,可是回答仍然不统一:“9次!”“11次!”
师:“我们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了,这是很科学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画一画,看看一共响了几次。”
共同听音乐,教师在白板上画出图谱。
师:“你们觉得哪个符号可以表示‘叮’?”
幼:“竖线的符号。”
师:“我们来数一数,1、2、3……9。9次,给猜对的小朋友鼓鼓掌!”
幼儿齐声欢呼,非常高兴。
(六)乐曲介绍。
师:“这么好玩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呢?”
幼:“玩具兵进行曲。”
师:“我来告诉你们吧,这首曲子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他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促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世界闻名的音乐作品《打字机))。”
和幼儿一起欣赏“打字机”动画视频。幼儿欣赏一遍后要求再次欣赏。
师:“找想给小朋友提个建议,安德森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并用音乐将它们表现出来,希望小朋友们也能用心去聆听和发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后也做出好听的曲子,让我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活动反思
记得第一次开展《打字机》音乐欣赏活动时,我根据乐曲的时代背景及由来,在活动前预设了“打字小姐在办公室打字”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讨论的时间空间,注重支持幼儿感受体验的个性表达。孩子们参与积极,情绪体验快乐,活动效果良好。虽说活动比较成功,但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此次活动,一些瑕疵渐渐浮现出来,如,该故事情境是由教师活动前预设好的,孩子们始终在一个故事情境下进行学习活动,而且该活动情境与幼儿生活经验距离有点远。于是活动过后,我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能否给幼儿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能否退位,变显性指导为隐性指导?能否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把诸如创设故事情境、提取动作、组织评价等机会交还给幼儿?为此我尝试建立一种教师退到幕后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变显性教为隐性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变集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变教师主导评价为幼儿评价为主,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首先,让幼儿分享对音乐的感受。我们为幼儿提供欣赏音乐的广阔空间,由幼儿聆听音乐后自己表达感受,进而确立故事情境。参加活动的20名幼儿共创编了“弹钢琴故事”、“火车游戏”、“电梯游戏”、“跑步游戏”等9个故事情境。孩子们的枳极反应带给我无限的惊奇,我们从中选取了“开汽车”、“猫和老鼠”、“啄木鸟医生”三个故事情境。
其次,开展分组体验感受。在自己设置的故事情境里学习,幼儿们开心不已,主动积极。同时,在分组合作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每个小组负责人的引导,以及幼儿对各小组多元评价环节的指导。在啄木鸟医生游戏小组,我对小组长说:“听音乐后,你们感觉发生了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治病的故事。现在从动作上看,你们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扮演的是啄木鸟医生,没有看到它治病的对象呀?”在这样的启发下,小组长赶紧召集组员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的故事应该有两个角色,啄木鸟和大树。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分成两组,谁来扮演医生?谁来扮演生病的大树?”就这样孩子们欣然接受了小组长的提议,依靠协商合作完成了分角色诠释“啄木鸟医生”的故事。
第三,引导幼儿自主多元评价。在分享各小组故事环节,他们的表现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掌声鼓励。紧接着,我开始引导幼儿对各小组开展指向学习品质和知识技能的评价: “谁先来夸夸他们,然后给他们小组提一个建议。”几名幼儿开始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评价:“他们用一起商量的办法来分配角色,扮演了故事里的大树和啄木鸟,我觉得这个做法特别好,值得我们学习。”“音乐中有一段铃铛声音特别密集,我建议你们要仔细听音乐,啄木鸟可以先给离自己最近的大树看病。”啄木鸟小组欣然接受了同伴的建议,并试着调整大树间的距离,完善小组的表演,果然解决了乐曲中铃铛密集处的难题。同伴间进行评价,不仅令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还能起到互帮互助、自我成长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打字机》】相关文章: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稻草人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手工剪纸活动:纸袋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