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
在中国地图上只是2800多个小圆圈(县及县级行政区域)中的一个。但是,她却孕育了一朵艺术的奇葩,这就是睢宁儿童画-令人欣喜的睢宁儿童画。
从1956年萌芽时算起,睢宁儿童画已有15000余幅作品送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国际各类奖项1300多个,包括外务大臣奖和特别金奖在内获金牌223枚。
1996年底,国家文化部命名睢宁县为“儿童画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儿童画之乡”。今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又将睢宁儿童画作为礼品,多次赠送外国友人和有关国际组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明。历史上相对贫瘠、现在仍不富裕的这片土地,何以能孕育出这样享誉世界、荣为国礼的艺术品呢?
走进睢宁
下榻国际酒店时,门前广场上的一尊雕塑,首先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这是当地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器“铜牛灯”的仿制品。此灯原件现存南京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它高26.5厘米、长21厘米,由牛身、灯体、灯盖三部分组合而成。牛的躯体浑圆结实,强壮有力,俯首,耸角,翘尾,虽然双目圆睁,但是神态憨厚可爱。灯由灯座、灯盘、灯罩组成,灯盘与灯罩均可任意转动方向,以调节明暗亮度和照射方向。灯罩顶部为穹窿形盖,内有圆管状烟道连接着牛头上的双角,牛角内空,牛身盛水。点灯时,烟通过牛角入水,进行水解除烟。整座灯的造型新颖,意趣盎然,蕴涵着精湛的铸造工艺及超前的环保意识。
创造
在睢宁,从汉墓、汉画像石,到汉代历史典故,的确让人感到浓重的汉文化氛围。古时睢宁以下邳地域为主。楚汉相争时,双方英才人物皆曾在睢宁相会或留迹。被称为“人杰”的张良,隐居、发迹之地皆在睢宁。汉高祖后来封张良于齐,张良不受,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足矣。”“乃封张良为留侯。”据《史记》注,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与睢宁邻近。《史记》中的“圯桥三进泥中履”的故事,千古传唱,妇孺皆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睢宁的古邳镇。当年,灭秦志士黄石公三次约张良圯桥相见,后授张良《太公兵法》,张良研读后,帮刘邦成就大业。
在厚重的历史土壤下,是睢宁悠久的文化和多彩的民间艺术。提起睢宁出土的汉画像石《牛耕图》,当地无人不晓。《牛耕图》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巧,与苏州的园林、南京的明陵并称“江苏三宝”,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瑰宝。欧美出版的《中国艺术史》,封面用的就是《牛耕图》。几乎所有的中国艺术史著作中都选了这幅《牛耕图》。收藏它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曾用《牛耕图》做门票图案。《牛耕图》为今人描绘了一幅汉时优美的田园风俗画。作为汉画像石的代表作,它构图饱满,层次分明,雕刻精湛,纹饰华美,其风格古拙凝重,装饰效果突出。到了近代,睢宁人独创的“蝴蝶画”,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质大奖。
一位研究睢宁儿童画的学者说,“但观每一幅,幅幅充天塞地。这难道不是睢宁汉画像石的风格!而这正是此方百姓胸襟博大与充实心态在儿童绘画艺术中的再现。睢宁的儿童画总是给人以‘令人欣喜的睢宁儿童画’的感觉”
绘画题材
睢宁人战天斗地、善于改造自然的举动和业绩,在激发着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小作者们提供了许多美丽的绘画题材。国际金奖作品《俺叫沙滩变果园》、《果林深处是我家》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过去经济欠发达、相对闭塞的环境,也激发了儿童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刚刚出版的《中国睢宁儿童画》一书,收入百幅金奖作品。记者翻阅发现,描写睢宁家乡美景、果树动物、劳作收获等的作品达91幅。
今年4月,外交部长李部长赠送给澳大利亚外长的睢宁儿童画金奖作品《龙门石窟》(张忠实画 9岁)。
闻名原因
睢宁儿童画之所以能闻名世界,最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抓住了地域特色,二是画里有民族的东西,三是画里有农村孩子的质朴。
从下邳国到睢宁,源远流长四千年。纵观睢宁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其中久负盛名、颇具影响、令人叹为观止的竟然是同一个文化品种,那就是绘画。绘画是睢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支动脉。睢宁儿童画也正是汲取了睢宁四千多年丰厚的文化滋养,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而茁壮地成长起来。
【令人欣喜的睢宁儿童画】相关文章:
★ 摇呼啦圈的小女生
★ 哭泣的地球儿童
★ 惹人喜爱的小猫咪
★ 漂亮的小花裙儿童
上一篇:儿童画:美丽的家园
下一篇:蜡笔画作品:贪吃的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