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妇来说,急产的发生率在5%~10%,初产妇和经产妇都有可能发生。那么,急产到底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初产妇大约需要16~18个小时来完成整个分娩全程,经产妇则只需要6~10个小时左右。如果于少于不足3小时,就属于急产,多由于子宫收缩过强、过快而引起的...点击查看详情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称为胎位,胎位基本在孕28周(怀孕7个月)定型。正常的胎位应该是胎儿头部在准妈妈的骨盆入口处,并且四肢屈曲交叉在胸腹前。臀先露就是指胎位倒置,胎儿臀部在准妈妈骨盆处的情况。在孕28周前,胎儿臀部在下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到孕34周后,大多数胎儿的臀位会自然转为头位,约4%的胎儿又会转...点击查看详情
不完全臀先露以一足或双足、一膝或双膝或一足一膝为先露膝先露是暂时的产程开始后转为足先露较少见是由于胎头衔接受阻狭窄骨盆、前置胎盘、肿瘤阻塞盆腔等也易发生臀先露。造成胎儿不完成臀先露的原因有以下情况:1、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羊水过多、经产妇腹壁松弛以及早产儿羊水相对偏多,胎儿易在宫腔内自由活动形成...点击查看详情
骨产道异常又称为骨盆狭窄,骨盆的任何一个径线(各骨之间的距离)或几个径线都缩短的情况就称为骨盆狭窄。骨盆是构成产道的重要部分,骨盆的大小和形态是否异常与分娩有密切的关系。骨盆平面一般可分为骨盆入口面(骨盆顶端)、中骨盆面(盆腔)、出口骨盆面(骨盆下端)。骨盆狭窄以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段较为常见。骨盆...点击查看详情
开宫口,专业名称叫子宫颈口扩张。妇女子宫颈管是长约2公分的肌性管道,外连阴道,内联子宫腔。孕妇临产时子宫规律宫缩,牵拉子宫颈内口的子宫肌和周围纤维,加之胎儿先露部前羊水囊呈楔状,致使子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子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外口平时仅容一指尖大小,随着产程进展子宫颈外口扩张至直径10公...点击查看详情
胎盘是指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附着在子宫内。在胎儿被娩出约5分钟后,子宫会再次收缩,此时由于胎盘体积不变,在子宫收缩的作用下,胎盘会被排体出外,这个过程也被我们成为第三产程,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分钟。如果超过30分钟,胎盘还没有被完全娩出的话,就是胎盘滞留。在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官缩乏...点击查看详情
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位和产妇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简称胎位。而产妇的盆骨可分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横及右横六个部分。正常胎位多为胎儿头部俯曲,枕骨(头颅骨的后部分)在产妇骨盆前,呈现“头下臀上”姿势。由于胎儿浸泡在羊水中可自由翻转,在孕30周后,胎儿头部位置基本固定。在孕36周后,胎儿入...点击查看详情
什么是子宫内翻子宫内翻是一种分娩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子宫底部陷入宫腔内,甚至从宫颈翻出的情况。临床上根据产妇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分娩后24小时内)、亚慢性(产后24小时至4周内)、慢性子宫内翻(分娩4周后或非分娩女性)。也有人根据子宫内翻的不同程度分为三度。一度为子宫不完全内;二度为完全子宫内翻,宫底...点击查看详情
产道是指胎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的通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骨产道由骨盆组成,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组成。产道血肿是指产妇在分娩时,软产道血管发生破裂,血液不能外流而形成血肿的情况。产道血肿主要发生在初产妇(第一次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妊娠合并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中。此外,产程过...点击查看详情
宫腔积血是剖宫产手术后一种比较常见并发症。在剖宫产手术几个小时后,由于产妇宫缩乏力,子宫出血淤积在宫腔和阴道内,不向外流,继而引起积血。发现宫腔积血时,应立即清出积血,并给予催产素及抗生素治疗。宫腔积血容易发生在子宫位置相对比较倾曲、宫颈口比较紧的产妇中。由于积血藏在宫腔和阴道内,因此较难被发现。疾...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