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点击查看详情
教学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谁轻谁重》是大班的数学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自然测量方法了解物体的轻重并且能够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感知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点击查看详情
教学目标: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预备:种种图案、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设计背景新《纲要》中关于数学教案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设计背景部分幼儿对10以内的数的排序混淆,数前后爱颠倒,遇到抽象的数学就只能呆呆地看着你,设计这节课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快乐的学科。活动目标1、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5的相邻数是4和6,6的相邻数是5和7,7的相邻数是...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目标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2、建立数群概念。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二、活动组织:1、...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和认识。2、通过拼拆图形,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目标1、通过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2、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和提高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点击查看详情
设计思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一”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和“”、“”、“”、“”。(1)出示两幅图片(图一、图二),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8大6小。(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点击查看详情
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