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有哪几种?乙型肝炎疫苗各国都在试制,我国各地也有各种不同产品。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乙肝血原疫苗”,其制作方法是,利用曾经患过乙型肝炎但已痊愈且已产生了抵抗力(抗体)的人的血液,并通过人为的方法使它增强对抵抗乙型肝炎的能力。另一类是“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其制作方法是,通过遗传工程...点击查看详情
天气逐渐转凉,预防儿童秋季腹泻以及流感等疾病的疫苗也将陆续进入注射期。任何疫苗针对不同的人,在接种后都有可能产生不适反应。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但很快就消退,这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而这些症状如果加重,且不见好转,最好尽快到医院治疗。家长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点击查看详情
采取联合免疫,多重阻断方法后,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可以为婴儿哺乳。这是南京市第二医院一课题组近日得出的结论。哺乳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调查表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60%~80%系母婴传播,而我国每年分娩的2000万产妇中,约有200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能否为婴儿哺乳,一直...点击查看详情
hib就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这种细菌的培养环境需要血液,以往曾认为与流感有关(后证实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故名。hib虽然与流感无关,但它可以引起儿童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肺炎以及中耳炎、会厌炎等。hib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下小儿。在我国,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h...点击查看详情
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出生至12个月以内应该接种的疫苗有:出生:卡介苗(第一次,初种),皮下注射或皮上划痕;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一次,初,服),口服;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二次),口服;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第一次,基础初种),肌肉注射;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点击查看详情
首先,及时发现结核病人,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我们知道结核病人,尤其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在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点击查看详情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高发区,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也很高,这是因为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缺乏免疫力,病毒又可以经过各种传播途径进入人体,使人感染乙型肝炎,特别是母婴传播,成为我国流行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一种传播方式。我国每年有近1/10的新生儿呈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即所谓澳抗阳性的...点击查看详情
预防接种后反应一般较轻,极少数可反应较重,可分全身和局部两型: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低热或38~39℃)、头痛、恶心腹泻等不适,1~3天即愈;2、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可有局部红、肿、痛、热的现象,有人可有临近淋巴结肿大。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如全身反应剧烈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去医院...点击查看详情
医学研究证明: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对新生儿的传染,是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胎盘剥落时一部分母亲的血液通过破裂的胎盘血管沿脐带血进入胎儿体内所造成的。在围产期以及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感染者中,90%的人将成为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或表面抗原携带者,转阴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尽早为胎儿注射乙肝...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