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儿为高发人群,其中以4到10个月的宝宝居多,就诊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缺血性坏死或穿孔,甚至危及生病。那么,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小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急救措施怎么做?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最多。
肠套叠属于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常见。该病症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原因
4—6个月左右,宝宝的肠道开始接触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辅助食物会使得原有的肠道环境改变,引起功能紊乱,肠套叠就很容易找上宝宝。
2.回肠和盲肠生理特性
回肠和盲肠叠套现象会在多数宝宝身上出现。相较于成人的回盲肠直径比例(1:2.5),新生儿仅为为1:1.43,且肠瓣肥厚,游动性极强,可导致回肠嵌入盲肠达1厘米之多。肠道很容易因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现肿胀等情况,从而引起肠瓣移动,牵拉肠管,导致套叠的出现..
3.病毒感染
病毒会导致肠道机能失调,一旦受到如内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侵袭,肠叠套出现的机率极高。
4.肠道痉挛
痉挛是宝宝肠道常见的现象,此时原本按照节律蠕动的肠道会失灵,可出现过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叠套。
5.神经失调
部分孩子出现肠叠套可能是由于控制肠道的神经失调引起的,这些孩子的交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遗传因素
一些宝宝的肠套叠,有可能来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亲亲属曾患病,那么宝宝患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肠套叠的发病人群和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此外套叠的发生区域极为广泛,几乎胃肠等所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
1.小肠型
空肠、回肠是小肠的两个重要段落,因此就像自由组合一样,此处的肠叠套,会有空肠和空肠嵌入、回肠和回肠叠套、空肠和盲肠嵌套。
2.回盲型
急性肠叠套的一个元凶就是回肠和盲肠的嵌入,以肠瓣为嵌入点。
3.回结型
结肠从回肠的末端套入,但是阑尾不进入。
4.多发型
在一段肠管的不同位置出现多个叠套现象。
肠套叠在小儿时期是急性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然会给宝宝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中毒
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受到威胁。
2.后遗症
幼儿肠道出现套叠现象,如果就诊不及时,可能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叠加的肠壁血流难以流通,时间久了,可能坏死或者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现,即使宝宝日后缓解了这些症状,一旦病毒入侵,也有复发的可能。
1.哭闹
宝宝哭闹具有阵发性,哭闹过后会恢复安静。肠蠕动是叠套的助力,它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一旦肠蠕动开始,孩子就会哭闹,此时宝宝会用拒绝进食、手脚乱动等表达痛感,当蠕动波结束后,宝宝便会停止哭闹。
2.呕吐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腹部肿块
部分肠道会因为叠套出现隆起,初期,肿块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后期肿块变得不明显。
4.大便异常
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道出现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宝宝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症状,其分泌的液体与肠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异常。
5.全身异常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肠叠套,到了后期,宝宝的情况会异常危险。孩子的神经受到损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等症状。其中腹膜炎是病变的先兆,孩子会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一些孩子肠叠套的症状不明显,有些症状难以和其他疾病分开,因此为了提高确诊的准确性,可采用以下诊断方法。
1.利用仪器
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超声波的扫描下显现,小儿肠叠套隆起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通过对腹部的扫描,其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
空气灌肠也可以检测肠套叠的有无,医生会先用仪器给孩子腹部做个全面的“透视”,此外还要观察气体在肠道内受阻形成的影像。
2.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急性痢疾:夏季患者最多,可伴有高烧、腹泻等出现,也会有便血,但是通过B超看不见肠叠套的影像,腹部没有肿块,但是严重者可带动肠痉挛,引发肠套叠。
急性小肠炎:患者会上吐下泻、腹胀,粪便为血水样,腥臭,严重者呈现咖啡色,高烧不断,病情恶化较快,可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腹型紫癜:患儿可出现腹痛及呕吐,并且是阵发性的,腹泻时排泄物有血,有时由于肠管出血肿胀,在右下腹可摸到肿块,可伴有肠套叠。
梅克尔憩室出血:发病时便血量很大,严重会休克。患者感觉不到腹部疼痛或只有轻微的痛感,但可引发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幼儿腹部会有痛感,也是阵发性的。在肚脐中有肿块,粪便中血较少,驱虫不当是其主要诱因。
通常疾病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小儿肠叠套也不例外,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各自的操作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刚出现肠道叠套症状的小儿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此时孩子没有出现脱水,腹膜炎等危险情况,惯常采用的方法是空气灌肠复位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疗法主要利用特制的注气机,从结肠处入手,通过肛门向小儿体内注入气体,气体不断推压叠套隆起处,直到其退到盲肠处消失为止,此时可听到患儿体内水气流动的声音,当腹部突然隆起时,说明原有的肠道已经恢复。操作结束,当气囊拔出后,孩子的体内会排出很多血便和臭水,孩子也没有哭闹等症状了,原有腹部肿块也没有了。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法治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术前要缓解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脱水,发烧等,治疗过程时要进行麻醉。手术可以直接操作肠套叠部位,此时医生会检查肠壁有无坏死,如果有的话进行切除,否则就手动帮助肠道复位,期间可利用热敷的手段,多次复位。
孩子肠道出现套叠除了肠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因可通过日常护理得以避免的,减少病症的显现。
1.饮食合理
小儿摄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对胃肠运转不利。孩子进食辅助食物时,根据其肠道的吸收特点进行,以免消化紊乱,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减低孩子胃肠痉挛的出现。
2.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妈妈担心孩子体内会有蛔虫或者寄生虫等,就给孩子吃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给孩子做过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在用药,以免带来危险。
3.发现苗头立即就诊
肠套叠如果遇到诱发因素,可能再次出现,家长要注意了。当以往的症状重现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不定时发作是急性病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这些疾病在小儿身上的反应,即使宝宝很健康,一旦有肠叠套的危险信号,一定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了病情,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
【小儿肠套叠】相关文章:
★ 寄生虫的防治
★ 婴幼儿腹泻